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郑玉华)“人体出血量超过800毫升,生命就会有危险;颈椎骨、腰椎骨意外受伤搬运不当,会造成终生的残疾;心跳、呼吸骤停10分钟后,基本无生还希望……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应急救护知识对于自救互救十分必要。”4月22日,在市红十字会、市应急办、市文明办、市体育局联合举行的“互助式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观摩活动”中,一位救护人员向市民传授应急救护知识。
昨日的救护培训观摩活动在市水上游泳场举行。“救援溺水者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一定要注意从其背后实施救援。”“对失去意识的伤者进行心肺复苏,要注意清除其口腔异物,使其仰头抬颏,保持呼吸顺畅,然后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观摩活动现场,市游泳场的教导队、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通过模拟场景进行水上救生和陆上应急救护的技能展示。
现场群众纷纷围观学习,用手机拍下录像。市民黄仪是一名游泳爱好者,这次专程过来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她说:“因为经常参加水上运动,所以以前我也学习过一些水上救生的理论知识,但像这样现场示范学习还是第一次,应急救护知识一下子充实不少。”黄仪表示,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水上救生知识,还学习了生活中肢体损伤的包扎、吃东西噎着的处理方法等,十分实用。
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黄超亮表示,由于我市群众应急救护的普及率低,发生重大灾害、公共事故时致残率、致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为了让群众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赢得生命呼吸、心跳骤停后6分钟内急救的“黄金时间”,去年我市启动了全市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把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到企业、社区、农村等。
据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我市还设立了市红十字会、市游泳场、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河东步行街凌水英诊所等5个报名及教学点,随时接受群众报名学习,将视市民的报名人数适时免费安排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