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专题报道>>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创城动态>>正文
         高级搜索
倾情民生,一枝一叶皆为民

http://www.wzljl.cn    2012-05-02 18:19    作者:陈晓雯    来源:梧州日报

在市红十字会医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出院时直接用IC卡结账。至今年2月,我市共有254.0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7%,这项医疗保障惠民政策实现了广泛覆盖。  陈晓雯 邓敏思 摄

枣冲安置房小区楼房错落有致,环境整洁优雅。在持续推进项目攻坚、服务企业和园区建设招商中,市委、市政府把“安居乐业”工程摆上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民生事业发展协调共进。李鸿荣 摄

   民生乃和谐之本。

    注重民生,厚植民生,需要政府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职,善谋富民之策。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一理念正以扎实的成果在梧州发展中越来越清晰地显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确立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推进实践中,始终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指引,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在实施安居乐业工程、拓展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医改社保等方面筑起坚固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努力把绿城水都打造为一座为民、惠民、富民的“幸福之城”。

    创新理念,为民落在惠民

    “‘惠民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今年年初,作客梧州零距离网并与广大网友交流时,市委书记刘志勇一再强调。

    惠民生,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得最紧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惠民生,说来简洁,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尤其是我市经济总量相对不大,民生问题不仅面临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的问题,还面临提升民生服务质量、深化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等问题,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如何才能真正把为民落实为“惠民”?梧州有自己的方向,更有着一条在发展实践中探索、经受发展实践检验的科学路子。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把“富民”与“强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切实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联系在一起,坚持“两条腿”走路,实现在经济发展中推动民生落实,在完善民生中促进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花大力气提升环境面貌,大手笔加快城镇化进程,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为的是给全市人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工业平台,发展现代物流业,让梧州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的是全面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南广铁路、机场搬迁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的是老百姓出行更便捷,造福于民……

    可以说,市委、市政府这几年来的发展谋划,都是围绕“为民”展开,想的做的都是为了实现“惠民”。

    正因如此,即使在为民服务千头万绪时,市委、市政府也不断创新理念,创新举措去抓落实,把为民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

    今年4月11日、12日,在国家级媒体人民网网页上,“广西新闻”栏目连续两天链接了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对网友诉求的回应,这些诉求事无巨细地反映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某个村的电视信号差,大到某个区域长期的交通不畅……然而,件件有反馈、有措施、有追踪,目的只有一个———尽快为群众排忧解难,设身处地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

    这是梧州民生工作的一个小缩影,折射出的,却是政府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举措抓好民生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在全区率先开通“网络问政”、开展“大走访”,市委、市政府主动搭建起平台,在走街串巷中、在基层群众间,“接地气”,“零距离”倾听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根据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诉求,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地着手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方面存在的问题,哪怕只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都要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按照群众的需求而实行为民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真真正正惠及群众,让群众满意。

    加大投入,惠民落到实处

    在接受各地媒体采访或其他公开场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会自豪地介绍我市近两年的财政支出情况:

    2010年,对民生的财政投入,相当于之前十年的民生总投入。

    2011年,对民生的投入可以说是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人民群众受益面最广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财政用于民生项目的支出达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6%。

    连续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民生倾斜,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的愿望是通过加大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

    安居工程、新农合、新农保……在我市,像这样的惠民生关键词还有很多,覆盖范围从城市到农村。市委、市政府运用公共财政这个杠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调节作用,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够提供基本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此理念的推动下,一笔笔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使民众受惠:

    去年,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公共汽车票价进行补贴,实现群众“一元公交”的愿望;

    今年2月,我市共有254.01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7%,仅2012年各级政府财政补助就达到4.87亿元;

    今年春季学期刚开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大学、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级学生的助学金、贫困生生活补助等,共计上千万元,受惠学生过万人;

    ……

    这一笔笔投入,来自经济发展带动财力增强,来自财政理念的转变,来自以民生为重点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思路和措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力配置安排更合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在此目标下,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支出讲求严谨、快速的方式方法,还在支出内容上有所侧重。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城乡社区事务等,是民生支出的重点。其中,仅在教育方面,自2010年起,我市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15.42%,到2011年的18.7%,再上升至今年的19.4%,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说到梧州的民生工程,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到“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三冲”,居住环境差、密度大,既无边坡防护,排水系统也不健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按照2008年初步统计,要彻底进行地质灾害整治,拟拆除的房屋面积达到47.77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732户2万多人。

    然而,一边是迫在眉睫的2万人安居工程问题,一边却是总投资约15.64亿元的资金压力。对于财政底子薄的梧州,要筹措资金彻底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极其沉重的负担。

    但是,因为有着强烈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梧州还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2008年底,我市通过多方努力,首次向亚行城市发展项目贷款,把贷来的1亿美元专项用于“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同时,还力争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并以先建房子再转BT模式的融资办法,建设枣冲小区安置房二期工程8栋共10万平方米,安置搬迁居民。

    目前,“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已经搬迁安置了4400多户。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还在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最终将安置7500多户、近30000人,而更重要的是,它将使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实事办实,打造“幸福之城”

    幸福,是客观的条件,也是主观的感受。GDP的增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幸福的生活,只有当社会建设与个人发展同步提升时,人们才能由衷地感觉到幸福。只有把改革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百姓自家房檐下微小却又确定的生活一部分,群众才会感到幸福。

    为了让更多百姓实现安居,去年,我市共建设近14000套保障性住房,这是有史以来保障房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还将完成10000多套房屋建设,让10000多户市民住有所居;

    为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我市在新增城市就业6万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5.5万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把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此外,今年开始,我市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实现全覆盖,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要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做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为了让百姓居住在蓝天绿水的环境中,我市把一部分财力着重投在了环境改造上。经过改造,梧州的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区14个城市中排第一,优于桂林和北海。在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各城市空气质量最优城市的“十佳城市”评比中,梧州更是排名第三位;

    为了降低物价,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我市先后对猪肉、大米、食用油进行定点限价供应,对液化石油气采取临时控价措施,成效明显。有个数据可以告诉大家,去年一季度,我市的物价指数排全区各市第二位,到了去年年底,物价指数已降到倒数第二名。这充分说明,我市的物价调控措施切实有效,其成果、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

    正因为安身立命之本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能含在嘴里、攥在手中,群众的幸福感一天比一天提升。

    然而,幸福不但与物质有关,还关乎精神层面的满足。

    市委、市政府舍弃卖地的巨额收入,反而把2000多亩土地全部用于市民休闲,花钱来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馆两场,还有未来的科技馆和在建的梧州新高中,这一取一舍,反映梧州近年来对百姓精神生活的关注,让市民在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中得到满足。

    在加大城镇化建设,增加群众休闲娱乐场所方面,我市加大了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在小景区、小活动场地等方面投入上千万元,同时加大玫瑰湖公园等大型公园的建设力度。

    教育领域的投入,同样散发着精神关怀。去年一年,仅建设新校区,包括新梧高等一些校区,我市就投入了5亿元。

    ……

    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327万梧州人的小幸福叠加,终将凝聚成这座山城水都的大幸福。

编辑:张苑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