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赵洋)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旨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猪肉价格过度上涨,以保障生猪均衡有序供应。对此,梧州市养猪业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养殖户更应该在怎样养好猪、提高质量方面下手才是硬道理。
供过于求致猪价下跌
梧州市水产畜牧协会副会长孔繁伟表示,本市猪价在4月下旬达到今年以来最低谷13.6元/公斤,到5月初才稍微回升到14元/公斤,大部分养猪户处于勉强保本甚至略为亏损的境地。
受到大猪价拖累,猪苗价格也有所回落,万秀区旺甫镇农家旺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伟东说:“养猪户购猪苗补栏的积极性不高,买猪苗的人少。”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供过于求是导致近期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从供给方面看,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梧州市养殖散户补栏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量增加,导致近期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同比均增加。
邓伟东表示,分析猪价关键看两点,母猪存栏和仔猪产出情况。他表示,目前万秀区的养猪户母猪存栏基本稳定,如农家旺生猪合作社今年就新增了100头能繁母猪。而近期生猪疫情较为稳定,让仔猪产出较去年同期增多。综合考虑两项因素,今年猪价应该达不到去年高峰期的水平。
政策调控防肉价坐“过山车”
对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预案》,有业内人士表示,调控只是预防猪价出现坐“过山车”现象,广大养猪户想要赚钱,关键还是要靠养好猪,提高生猪质量。
根据《预案》,政府部门将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来稳定市场的预期。不但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还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上涨,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也考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孔繁伟认为,根据《预案》精神,调控主要手段是冻肉收储,可每一次冻肉收储的量究竟是多少,关键在与政府部门与屠宰企业的协商,以及屠宰企业自身对冻猪肉的收储积极性。
梧州市水产畜牧协会会长罗焰芳认为,对广大养猪户来说,新调控政策并不意味着今后养猪不会赔钱。政府调控仅仅是合力的一部分,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仍将起主要作用。
面对不可预测的生猪市场,有养猪大户认为,政策调控是客观因素,关键是自己养好猪才是硬道理。而在于邓伟东看来,现在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猪群的健康,密切观察市场价格适时补栏,没有这个基础,即使猪价上涨也不会有钱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