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郑玉华 通讯员 郑福文)5月15日,是我国第1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当天,市发改委、卫生局、盐务管理局等12个部门在潘塘公园举办了主题为“科学补碘,健康一生”的宣传活动。疾控专家表示,目前我市基本消除碘缺乏病,但由于我市属碘缺乏地区,市民仍需长期食用并科学使用碘盐,以预防碘缺乏病的出现。
昨日,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市民宣传碘缺乏的危害及科学补碘的相关知识。活动中,记者发现部分市民对于碘盐的使用仍存在误区。市民黄桂英阿姨表示,她听说做菜时放油后立即放碘盐,可中和食用油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纠正她:碘盐并没有中和黄曲霉素的作用,做菜时过早地放入食盐,反而会让碘成分因长时间受热而丢失,起不到补碘的作用,应在菜肴快煮熟出锅时才放入碘盐。此外碘盐宜随买随吃,避免因长期存放或受潮、高温造成碘流失。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副科长黎启明表示,由于我市属于碘缺乏地区,所以群众仍需要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补碘的原则,坚持食用碘盐。应到商店、代销店等购买带有碘盐标识的包装碘盐,日常生活中还可增加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
黎启明还介绍说,由于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等,不同地区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今年我国调整了食盐碘含量的标准,广西采用25mg/kg±30%的新标准,食盐碘含量标准的调整基于全国碘缺乏病的检测结果,均在人体的安全范围,所以市民对于近期有关“食用碘盐导致碘摄入过量”等说法不必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