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汽油机助力自行车(以下统称“助力车”)以其价格较为低廉、出行比较方便等特点,成为市民群众最常用的代步工具之一。然而,闯红灯、超速行驶、与机动车抢道、违规载货载人……助力车在给群众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使本来就拥堵的城市交通雪上加霜,且交通违法很普遍。有关人士认为,应加快出台助力车有关管理办法,规范其经营销售和使用管理。
助力车交通违法几乎常态化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助力车交通违法得不到有效治理,加上此类车辆保有量大,而使用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其交通违法俨然成为一种常态。
梦之岛时代广场对出十字路口是市区车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5月18日12时许,记者在该十字路口交通环岛看到,十多辆助力车与机动车混杂在机动车道上等候交通信号灯,不时有助力车见缝插针往前窜,甚至闯红灯而行。据粗略统计,短短半个小时,就有近十辆助力车存在违规载人、载货和闯红灯,其中有一名中年妇女开着燃油助力车,竟然载了三名儿童,一名稍小的男孩站在车子踏板上,另两名稍大的女孩坐在后座,让人看着揪心。
当天中午,在新兴一路与龙山路交汇处,车流量和人流量比较大,近20辆助力车穿插在行驶着的几辆机动车之间,与机动车并行行驶,非常危险。记者看到,当绿灯即将变红灯时,一些电动车会加足马力,希望搭上绿灯的“末班车”。很多时候,当绿灯亮起来时,放行的机动车驾驶人见从前面横过马路的电动车不得不紧急避让,如果哪位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无牌无证肇事违法无处查
“机动车如果违反交通规则,就要面临罚款、扣分,而目前助力车被处罚的几率为零,所以他们会肆无忌惮。”私家车车主吕敏娟说。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17761-1999)和《汽油机助力自行车》(国家标准GB17284-1998),电动车和燃油助力车的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符合这些标准的电动车方可上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电动车、燃油助力车轻骑化、摩托化现象日趋严重,而且不少车主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大幅度提高车速。记者据此采访了多名助力车“司机”,他们表示,很多摩托车维修店可以为电动车、燃油助力车拔掉限速装置进行改装,改装后的车速一般在40公里左右,最快能达到60公里。
“现在上路行驶的各种各样助力车,由于不需要年检、不需上牌登记,很多都已经过非法改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交警支队法制宣传科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的电动车和燃油助力车在使用与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所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加。不少市民认为,助力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各种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很普遍,交警部门很难进行彻底管理。此外,有关部门对电动车和燃油助力车的管理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蝶山交警大队大队长夏明武介绍,从日常管理情况看,电动车、燃油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主要有违规载人、超速行驶、闯红灯、抢占机动车道等。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不少助力车驾驶人会选择逃逸,而由于线索有限,侦查破案难度很大。同时,绝大多数助力车并未购置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赔偿问题久久不能结案,浪费大量警力和公共资源。
夏明武说,根据《交通安全法》中的规定,对交通违法驾驶电动车的车主可处以50元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执法中,由于电动车、燃油助力车属于非机动车,相关部门尚未出台非机动车上牌登记的有关管理规定,导致车主身份难以确认。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有些非机动车车主逃逸后很难找到人,一些事故现场也因为车主身份不能确认,无法尽快处理。交警在执法过程中,一般只能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车主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规定。
遏制乱象须多方合作管源头
目前,在市场上购买电动车的平均花费在2500元左右,并且能耗和维修费用也比较低,因而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随着保有量近年来直线上升,涉及助力车的交通事故也大幅增长。市中级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涉及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的交通事故案件近百起,已判决的案件中,有多半是电动车和燃油助力车车主承担主要责任。
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市区各警务站都会派出民警到各路段主要路口疏导车辆,维护交通秩序,劝阻电动车、燃油助力车规范驾驶,但要纠正每辆交通违法电动车、燃油助力车车主难度很大。“我们按照规定处罚,需要被管理对象出示身份证件,但执法中会遇到种种阻挠,实际效果不明显。”市政广场警务工作站一位民警说。
“对于闯红灯的助力车应该处罚。”家住步埠路的市民秦建明说。他认为,一个城市中电动车、燃油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屡屡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梧州市委副主委刘萍认为,电动车、燃油助力车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又涉及道路条件、机动车市场监管、驾驶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柳州市对电动车实行上牌登记的经验,加快出台非机动车管理的相关办法和措施,明确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的管理细则,明确车主身份,规范电动车、燃油助力车销售、维修、管理等工作。
鉴于于当前全区有关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措施尚未出台,有关人士认为,公安交警、工商、质监等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电动车、燃油助力车的国家标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对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拼装行为,探索从源头上遏制助力车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