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梧州市内某公办幼儿园招生,近百名家长不惜熬两个通宵排队领取报名表,如今提起这个“趣闻”,许多人还印象深刻。其实,近年来,家长千方百计为求幼儿园一个“学位”的事情早已不新鲜。这些“趣闻”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紧缺和分布不均,更反映出家长们趋于功利的幼儿教育心态。
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幼儿教育上特别注重对幼儿知识的传授,甚至将幼儿园“小学化”,让学前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这样的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可能是揠苗助长。
家长盲目从众“早教”
如今,不少家长带孩子与亲朋好友见面,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撺掇着几岁大的孩子讲几句英语,背几首古诗等。对于众多家长而言,最感自豪和骄傲的时刻,莫过于别人称赞自己的小孩“真聪明,年纪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纪越小,懂得的知识越多,不仅为自己“长脸”,也是为小孩的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上幼儿园的小孩,谁不会背几首古诗,谁不会认几十个汉字,谁不会说几句英语?说不会这些的话,别人还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呢。”今年跨入而立之年的梧州市民陈女士说。她回忆起自己上幼儿园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她还不懂1至10为何物,古诗、算术、英语更是听都没听过,印象最深的就是幼儿园里丢手绢、捏泥巴、堆积木的游戏。如今如果把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搁在以前的幼儿园,肯定比当时一个读大班的小孩有能耐得多,夸张点说,简直就是“神童”了。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覃老师如今已经退休,她见证了这三十多年来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覃老师说,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在家长上班的时候能够有人照管他们的生活,对于孩子获得知识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要求。而老师在教学时也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由老师自由选择,自由发挥。
后来,幼儿教育逐渐趋于规范,幼儿园选用统一的教材,提倡老师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全面关注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对教学时间也有所规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小朋友,并不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小朋友显得聪明、机灵。
幼儿教育渐趋“小学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于孩子进入幼儿园,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希望孩子得到照管,而是期盼孩子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强化训练,能够其小小年纪便懂得口吟古诗,手写汉字、随口就能念出几句英语。
在谈到幼儿教育的话题时,家长蓝莹非常直接地表示,正所谓“早起步,早领先”,在“起跑线”上慢一步就会影响孩子后来奔跑的信心,后劲就会大大减弱,让孩子抢跑,就能取得先机,起点赢了,终点还会远吗?
家长潘先生的孩子,才两岁5个月,但是已经可以背出《江雪》、《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敕勒歌》、《锄禾》、《江南好》、《绝句》、《望庐山瀑布》等20多首古诗词。家长们认为,孩子日后将面临残酷的升学竞争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孩子必须趁早学习各项知识和技能,使其有足够的能力经受住扑面而来的社会“大海浪”。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必须学识字、学拼音、学算术、学英语、学古诗,在幼儿园外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总而言之,学得越多越好。家长罗先生告诉记者,他正在读中班的小孩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小孩只知道结果,不懂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虽然如此, 但这也令罗先生雀跃不已。
采访中,蝶山区一家民办幼儿园的韦姓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长的期盼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幼儿教育向小学化靠拢,另外,鉴于幼儿园的竞争激烈,幼儿园也不得不在幼儿教育上加上小学低年级知识,让孩子在上小学前“抢跑”,而这正是家长乐见其成的事情。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幼儿园发现,目前幼儿教育超前化已非常普遍。幼儿园在日常教育的选择上,也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训练。
记者近日在蝶山区一家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前,看到该班级张贴在教室外的一周教学计划,除了一般的跳舞、唱歌、游戏外,还有成语、数字、英语、古诗、计算、写字的学习,满满当当的占了教学计划的一大半。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计划。
不仅幼儿园的教学味浓厚,就连幼儿园外的一些早教机构也瞄准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推出一项项早教课程,为孩子进行知识传授和强化训练。
5月25日,记者在新兴三路一家幼儿园外,看到某英语教育机构老师正在向家长们介绍课程。其中一名老师告诉记者,该培训一个系列的幼儿英语课程要3980元,而且要一次性交足学费。虽然英语培训课程价格不菲,但是其登记表上,已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幼儿名字,有的幼儿年龄还不足三岁,但不少家长仍对此趋之若鹜。
家长梁女士才五岁的孩子每个星期要上两节英语培训课,一节美术课,两节钢琴课……许多家长都不惜成本,让孩子多学多练多上培训课,这种情况在梧州比比皆是。
超前教育透支童真
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以及将各种知识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就一定能在往后的学习中领先一步吗?有关教育专家表示,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过于强化幼儿知识性教育,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劳动节,幼儿园老师要求小班的孩子用家里的废弃物制作一个手工作品,结果这个作品从头到尾都是由家长来完成,3岁多的小孩只是最后拿着成品照了一张照片。孙女士担心,幼儿园布置这些学习内容,已经超出了幼儿接受的范围,如此一来不但难为家长,还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工厂路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部分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总觉得老师教的在幼儿园都学会了,然后就不好好听课。例如,数学加减法,学生只知道结果,但是过程怎么样运算,却一点都不知道,但又觉得自己已经学会,而这样的态度肯定会影响日后的学习。
“在幼儿阶段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暂时领先,并不能保证让其一直跑在前面。”深谙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梁洁华举例说,她曾接过一个案例,这个小学生非常聪明,但是在课堂上他就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询问之下,才发现他讨厌上课的根源在于,他认为老师所讲的内容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如今在小学课堂上再听,就觉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十分“幼稚”。
梁洁华告诉记者,幼儿阶段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感统教育,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在游戏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好习惯。儿童在幼儿阶段过多的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在入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吃幼儿园学习的“老本”,但是这些“老本”都是孩子机械记忆下获得的东西,孩子并没有进行理解就收入脑中。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分水岭”就出现了,这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开始复杂化,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孩子的机械记忆来学习,而是要靠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孩子在幼儿阶段过多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知识,一二年级基本上养成了吃“老本”、不爱思考的习惯,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开始觉得学习吃力,学习兴趣开始从高峰慢慢滑落,而家长也开始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感到焦虑。
此外,对于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阶段能够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想法和做法,梁洁华认为,这无疑是一种抹杀孩子学习兴趣的做法。在幼儿阶段无视孩子天真烂漫的个性,不断灌输各种知识,会影响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同时很可能让孩子为此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幼儿园应该按照教育部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纲要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除“小学化”,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而家长方面应该将急迫渴望孩子成才的心理放下,转换教育观念,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要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透支了孩子童年的乐趣,束缚了孩子个性的良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