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郑玉华) 5月31日是第25个“世界无烟日”。从去年5月起,我国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饭馆、商场、候车室等7大类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但日前记者走访市内多个公共场所发现,室内禁止吸烟的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而在这一背景下吸烟人群的日趋低龄化更令人忧心。
禁烟标识熟视无睹
5月30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医院、影院、餐厅、网吧等市内公共场所,在明显位置均能看到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且在室内多处都有张贴和悬挂,在市工人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走廊候诊处,有等待或陪同就诊的人因不耐烦而点烟时,护士看到后都能上前提醒劝阻;在影院等公共场所,大部分市民也能比较自觉不吸烟。
而走进一些饭店、快餐店,在餐桌上边就餐边吸烟、聊天的顾客大有人在,服务人员穿梭其中却视而不见,无人制止,店内也没有任何禁烟标识;记者走访蝶山一路一带的网吧时,刚进门口刺鼻的烟味就瞬间扑面而来,一些年轻人悠闲自得地边抽烟边上网,其中还有零星穿校服的学生。
烟民低龄化令人忧心
据了解,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中学生烟草使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2.5%,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尝试过吸烟的学生里,有24.24%的学生第一次吸烟发生在7岁以前,小学阶段发生初次吸烟的学生接近半数。
“近年来青少年的吸烟率确实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吸烟人群趋向低龄化。”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郑福文表示,我国1.3亿13岁至18岁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人,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人,在梧州市也能经常看到稚气的脸孔吞云吐雾。
郑福文认为,烟草广告、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能引起青少年对吸烟的兴趣和好奇,家庭、朋友圈之间的有烟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而轻易就能获得烟草则为青少年吸烟大开了方便之门,青少年吸烟者手里的烟,随便就能在小商店、小摊贩处买到。
“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市区各中小学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但有疾控专家认为,除了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让青少年拒吸第一支烟外,社会、法律法规逐步约束和禁止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减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