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赵洋) 2012年珠江流域禁渔期6月1日结束。中午12时,西江上百艘渔船纷纷下网捕鱼,不少渔民们反映当日收获颇丰。梧州市水产畜牧局表示,禁渔期令临近枯竭的渔资源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记者跟随渔政执法船只到江中观察渔民打鱼,12时20分,20多岁的渔民徐军明收起了渔网,这一网收获让他笑得合不拢嘴,共捕获了6条粗大的锦鱼。徐军明介绍,最大的一条锦鱼长达1.1米,鱼身有成年人大腿粗,重达30斤,小的也约有0.8米长,24斤重。上岸后,徐军明将锦鱼以每斤10元的价格售给鱼贩子。徐军明笑着说:“这一网足足起获了100多斤鱼,与去年相比,今年第一网捕获的鱼更大更重数量更多。”与徐军明一样,当日中午不少捕捞的渔民反映下网后收获大。
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海贵表示,解禁后第一网的渔获物数量和质量比往年要高,说明了禁渔期已达到了让江河鱼类休养生息的效果。据了解,今年珠江流域第二次禁渔涉及我市苍梧县、藤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长洲区5个县(区),捕捞渔船1130艘,渔民4000多名。
禁渔期间,西江、浔江、桂江、北流河、蒙江、黄华河、义昌江等长达200公里江段内的所有渔船停止了捕捞活动。据统计,禁渔期实施期间,全市共开展禁渔执法行动318次,出动船艇133航次,检查渔船236艘次,查获非法电鱼船只9只,查获违反禁渔期制度捕捞渔船1艘,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电、炸、毒等违法行为得到较好的遏制。
珠江禁渔与珠江水生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紧密结合,是今年禁渔期的又一大特点。禁渔期间,梧州市共向西江投放大规格草鱼、鳙鱼,为开捕后渔民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