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数年来,一到晚上10时许,富民三路73号居民区就被浓烈的炸猪油味笼罩。居民将环境污染的矛头直指紧邻小区的炼油小作坊,更引发了居民关于小作坊炼制“地沟油”的猜想。6月8日,公安机关已经依法控制了炼油小作坊的负责人,质监部门也抽取了小作坊炼制的成品,进行检测。
炼油小作坊藏身仓库内
6月1日晚10时40分,记者来到梧州学院附近的富民三路73号居民区,到达居民区门口时,闻到一股炸猪油的味道。
经热心市民指引,记者从9楼往下看,临近小区的大型仓库一角灯火通明。市民表示,“那里就是炼油小作坊。”据悉,早在3年多以前,小作坊租用了仓库内一间平房。此后,每到晚上10时后,周末则从傍晚开始,小作坊开始生火炼油,持续工作到凌晨,油烟味久久不散。
而小作坊的炼油味道怪异,更引发了居民怀疑小作坊涉嫌炼制“地沟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区保安表示,曾亲眼目睹有三轮车将疑似装着潲水的塑料罐运进小作坊。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高温的夏季,小作坊会飘出肉类腐烂的恶臭味。
小作坊炼油环境堪忧
为揭开炼油小作坊的“神秘面纱”,6月3日傍晚,记者进入位于富民三路73号居民区附近的仓库,找到了仓库一角的炼油小作坊。
当时,记者看到小作坊的铁门虚掩,小山似的木柴堆在门前,墙壁被油烟熏得乌黑。小作坊门前摆放着十多个高约一米的大铁桶,桶盖上写着“李”、“吴”等姓氏,并标记了一些数字,数只小狗警惕地来回“巡逻”,看到有陌生人走近,会大吠数声。
看到没人,记者悄悄走进小作坊内。尽管天还亮,小作坊内却稍显阴暗,并弥漫着一股混杂猪油、烟火和猪肉的味道。记者看到,在一个水泥砌起的小池内,翻滚着冒着泡的油状液体,数十包装着肉皮的黑色塑料袋堆在池边。此外,记者了解到,炼油小作坊的主要负责人是一对夫妇,夫妇二人炼油,没有聘请工人。
记者探访小作坊时,遇到也在仓库租用场地的一位市民。该市民表示,小作坊工作了很长时间,应该办理了各类经营证件,“不然早被查处了。”但记者没有看到墙壁上悬挂有任何营业证件。
小作坊负责人被警方控制
炼油小作坊是不是没有营业证件的“黑作坊”?是不是涉嫌炼制“地沟油”?成为小作坊周边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居民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彻查清楚,依法整改小作坊,还大家一个舒心的居住环境。
6月4日,记者将探访到的情况和居民的意见反映到市食安办,同日,公安、质监等职能部门展开侦察。6月8日,记者向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参与调查行动的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到,8日中午,公安机关已经依法控制了炼油小作坊的负责人,质监部门也抽取了小作坊炼制的成品,进行检测。目前,执法人员正在做进一步调查。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事件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