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梧州零距离网站涉足“微电影”创作以来,至今已与多个本土视频制作团队合作,联合出品了五部微电影。从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式出品微电影,到系统开发微电影项目,梧州零距离网站在发展本土微电影道路上越走越顺。
如今,梧州零距离网站不再局限于和创作团队合作,开始联手专业策划公司,运营“梧州微电影年”项目。日前,随着合作伙伴问道传媒公司的加入,梧州零距离网站将启动新一轮微电影发展计划。
“活跃一个平台” 聚拢创作精英
筹拍前备受关注的“梧州首部文化微电影”《苍梧三钗》,在公映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炮轰”。尽管如此,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微电影,确实令“梧州微电影”迅速进入广大市民的视线。
此前,梧州本土制作者创作的视频作品,仅限于小圈子传播。在梧州零距离网站的“井喷”式宣传攻势下,《苍梧三钗》犹如一粒小石,泛起了梧州微电影制作领域的一片涟漪。
俗语云:爱之深,责之切。《苍梧三钗》公映后引来观众的热议,争相提出批评意见,让梧州零距离网站认识到梧州人对于本土微电影的期待以及梧州文化的热爱。梧州零距离网站毅然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微电影《边缘情伤》首映礼上,宣布启动“梧州微电影年”项目,旨在打造梧州微电影的创作、宣传、交流平台,以此带动“梧州微电影”的发展,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推动梧州文化交流和城市宣传。
“说好一个故事” 博采各家所长
《边缘情伤》上映后反响不俗,一时间成为不少梧州人谈论的话题。而该片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剧本内涵不够”、“情节无感染力”等批评意见接踵而来。此后,2012年春季最受关注的微电影《我们:party in the city》同样无法避免“剧本不精”的诟病。如何“说好一个故事”,成为“梧州微电影”最迫切的需要。
现阶段,梧州微电影人拍摄的作品大多囿于自我思维的反映,缺乏现实生活的共鸣以及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微电影创作光有优良的拍摄团队还不够,必须要配合优秀的剧本。因此,在“梧州微电影年”活动中,梧州零距离网取长补短,不仅面向全社会征集视频作品,还征集微电影剧本,目的就是集思广益,储备好故事、好剧情。
据统计,截至发稿时,梧州零距离网站共征集剧本投稿30多个,涉及类型包括悬疑、文化、科幻、家庭等,均以反映梧州风土人情为主。同时,梧州零距离网站也将在梧州学院“微小说”大赛参赛作品中,挑选合适的故事作为剧本原型进行重新编排。
“招徕一个团队” 实现统筹转型
为响应梧州零距离网站推出的“梧州微电影年”号召,梧州零距离网友“高录七”用一部智能手机,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拍出了两部微电影———《精分》和《追踪》,符合了微电影创作的宗旨,在梧州网络颇受好评。
《精分》是梧州零距离网友用一部智能手机拍出的微电影。图为该片制作精美的海报。
2012年上半年,梧州学院、梧州高中等学校在梧州零距离网协助下,相继举行了校园微电影大赛。尽管作品大多演技青涩、拍摄手法业余,但也有一些不乏可圈可点之作,部分作品更成功赢得梧州师生们共鸣,吸引了网友们的眼球。
在梧州零距离网站引导下,原本潜行的创作团队也逐步浮出水面,如拍摄《北区恋歌》的梧州学院团队,拍摄《绝密任务》的岑溪团队等,一改以往小打小闹、自娱自乐的风格,开始在网络上展开自我宣传和作品推广。
启动“梧州微电影年”活动初衷是希望更多梧州人参与本土微电影创作,眼看越来越多团队加入制作行列,梧州零距离网站也开始转移助力重点,寻找盟军,在原有基础平台上,搭建一个更完善的微电影运营载体,给有意向的微电影人提供技术、资金、资源等支持。
“单靠与创作团队合作,难以全力推动梧州微电影的发展。”梧州零距离网站微电影年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媒体参与创作,微电影人参与宣传,难免角色混淆。实现二者平衡并得到市场认可,和专业策划团队合作,或许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问道传媒公司与梧州零距离网站发展本土微电影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双方在三次洽谈后达成了合作意向,决定联手打造“梧州微电影”品牌,向外界传播梧州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挖掘、培养一批有潜质的草根影视人才,为繁荣梧州影视文化和影视经济积攒土壤。
“零距离微电影已经在本土引起了相当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并且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影人。”问道传媒公司的负责人邓孔军认为,梧州零距离网站作为本地主流媒体以及“梧州微电影”市场的开拓者,影响力不言而喻,并对与零距离合作再掀微电影创作高潮充满信心。
微电影要发展必须经受市场考验,获得可持续发展资源。如今,梧州微电影市场还有待开拓,如何吸引商家、整体包装、统筹运营等,都成了梧州零距离网站和问道传媒公司合作双方考虑的重心。
微电影《绝密任务》,是一群岑溪电影爱好者自导自演的枪战片。图为该片的女主角正在拍摄其中一场枪战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