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观龙“门道”:一舟十八桡 一锣一艄公一个不能少

http://www.wzljl.cn    2012-06-23 13:46    作者:郑玉华/文 蒙绍松/摄    来源:

    外行人看龙舟比赛欣赏的是劈波斩浪你追我赶的竞技,但懂得了行内的“门道”才更能感受龙舟精神的精髓

    端午节,锣声响,龙舟下西江,激起千重浪。

    龙舟上队员的身姿刚健有力,龙舟如箭劈波斩浪,激动人心地冲向终点。观众在岸边看江上龙舟相互比拼、一较高下,看到激动人心处,报以欢呼和呐喊,这些其实都是门外的“热闹”。

    一条龙舟能乘风破浪,需要的是锣手、桡手、艄公、龙证以及每一个队员既明确分工又团结合力的协作,每一个队员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这就是内行的“门道”。看出了行内的“门道”,才更能感受到奋勇争先、不屈不挠的龙舟精神。

    近日,记者探营各龙舟队备战情况,找来一些经验老到的梧州老“龙舟人”,为读者逐一解读龙舟比赛的“门道”。

    头桡:

    龙舟划得快全靠头桡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斗龙船”竞渡争先,也需要有“龙头”带领,“头桡”就是这个角色。一条龙舟上左右两边各有9位桡手,坐在龙头第一顺位的左右两位桡手就是头桡,他们对龙舟是否能争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寺冲长地龙舟队的头桡曾永全,是一个瘦小黝黑的小伙子,却十分刚劲有力,臂膀结实强健,至今他已经连续5年成为龙舟队头桡的不二人选。他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龙舟的平衡,要做到每一个桡手起降、落桨整齐划一,除了耳朵听锣手的锣点外,就是眼睛向前看着头桡的划桨动作,划桨快、慢、深、浅都以头桡为准,正因为如此,头桡划桨的动作更要规范,人要更有力气、更有耐力,还要有加速时的爆发力。

    曾永全说,普通人看划龙船,都会以为只要船桨划得多、划得密,速度就能快,其实不然,要以最小的力量让龙舟划出最远的距离,划桨的姿势十分重要,以右边头桡为例,左手抓着船桨的上方,右手握着下面距离桨叶约5寸的位置,划桨时必须弯腰,船桨入水的深度以右手尾指刚好碰到水面为准,落桨方向与船身保持平行,“这样后面的队员也能跟着做好划桨动作,龙舟才能飞得快。”曾永全说。

    艄公:

    掌控龙舟方向盘

    如果说,头桡是龙舟的“发动机”,那么艄公就是“方向盘”和“加速器”。

    在水情复杂的西江,比赛时如果能抢占到水速和流向有利的“水路”,就能对龙舟前进产生如虎添翼的效果,这就要靠龙舟尾部的艄公控橹的经验技术和对河道的熟悉。

    长洲区龙舟队的老艄公陈柱华说,他的祖辈就是在西江上开渡船的,他自己也已经与西江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对西江的“水路”已是再熟悉不过,他摆动着龙船尾部的那支长橹,控制着龙舟的前进方向,“只要比赛时我们对‘水路’判断得准,桡手们也能给他速度抢到此有利‘水路’,让龙舟得到顺水的优势,那么就能产生‘一橹当三桡’的效果呢。”陈柱华说,当两队龙舟桡手实力相差不多时,艄公对“水路”的准确判断,很有可能就是抢到胜利的关键。

    陈柱华还告诉记者,艄公掌橹还得保持整条龙舟的平衡,锁定龙舟前进的方向,让龙舟快、准地朝着目标终点前进,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技巧,所以随着船只退出日常交通工具的行列,已经很少人能与他们老一辈一样拥有娴熟的控橹技术。

    龙证:

    既是“船友”又是裁判

    龙舟相争,难免发生擦磕碰撞的情况,龙舟之间队员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发生口角甚至打斗,为了让龙舟比赛更精彩有序,每一支参赛的龙舟上都有一位跟船裁判,俗称“龙证”。

    欧少雄成为龙证已经有20多年了,与龙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天一帆风顺,争第一啊。”每年龙舟比赛开始前,欧少雄都会轻松地与自己抽到的龙舟队打招呼,他说,跟着龙舟一路驰骋是很有趣的事情,自己会不自觉地加入到竞赛的氛围之中,跟着喊“加油、加油”。

    “作为同队的‘船友’可以与队员做朋友、加油打气,但作为裁判就必须公正。”欧少雄说,“放龙”前要检查龙舟人员、设备等是否有作弊;比赛时,有规定“放龙”点至500米标志船之前禁止打艄、起冲,规定龙舟抢占水道时,要超出一个船身位之后才能改变航道等,这时龙证就要仔细判断,当两支龙舟竞争相距太近时,也要指导其注意相互划开,保持竞赛的秩序。

    锣手:

    龙舟上的

    千里眼顺风耳

    在龙舟的中央有一个铜锣架子,龙舟队的锣手就站在这里,以敲打铜锣控制龙舟的快慢进退。

    锣手不仅是一支龙舟队的总指挥,更是所有队员的精神领袖。说起“长腰”黎远宁,梧州老“龙舟人”无人不晓。黎远宁说,锣手的个人魅力就是整支龙舟队精神面貌的体现,“上了龙舟要严肃、紧张,我就是‘大哥’,所有人都得听从我的指挥;下了龙船要活泼、幽默,与队员打成一片,用个人魅力得到队员的认可和服从。”黎远宁上到龙舟,就会用全身的肢体语言去融入比赛的节奏,他说,锣手可以以肢体、节奏,甚至情绪带动起所有桡手比赛的兴奋感。而他由于击锣指挥时,肢体语言丰富,身体前倾后仰,腰身灵活,极富动感,才得了“长腰”的美名。

    “龙舟上18个桡手的每一次划桨,都必须听从锣手敲出的锣声节奏为指挥,这样所有桡手才能下桨一致,动作整齐划一,保持龙舟平衡的同时,形成更大的合力让龙舟前进,锣声越急促,桡手划桨的频率也就越快。”有着20多年“玩龙舟”经验的锣手钟沛勋,在与藤县塘步镇六坊村龙舟队的一起训练时说,一支龙舟18支船桨,36只手,要做到整齐一致,除了平时训练的默契外,更要锣手的锣点均匀、有力,能带动桡手的节奏,有经验的锣手还懂得站成与铜锣架呈45度角的姿势,一边敲锣,一边让身体随着龙舟前进的律动而摇动,无形中能起到减少龙舟前进阻力的作用。

    钟沛勋说,在比赛过程中锣手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神贯注观察赛况实行合适的指挥。当自己的队伍遥遥领先时,锣手会相对放缓敲锣频率,让队员得到缓一口气的机会;当对手迎头赶上或龙舟之间齐头并进、难分胜负时,锣手的锣点也会逐渐紧张起来,提示队员要以“起冲”拉开距离,“起冲”时锣点密集而急促,桡手以弓字步站立划桨,龙舟乘势在浪尖上颠簸前行。

编辑:覃燕霞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