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香港视察启德新邮轮码头工程工地。 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6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的香港君悦酒店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香港石岗军营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新华网香港6月30日电(记者 陈斌华 刘畅 林建杨)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与环球贸易广场这两栋摩天大楼遥遥相望,当中是“小河弯弯向南流”的维多利亚港,一艘艘大型货轮穿梭往来。
从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的办公室凭窗远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尽收眼底,当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西方主流媒体:香港比回归之前更具活力
张志刚的办公室位于香港中银大厦。大厦1989年落成时,是香港第一高楼,现已退居第四。目前香港前20高的摩天大楼中,有18栋是1997年7月1日之后建成的。
15年来,与天际线一起悄然变化的,还有“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
“1997年之前,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平稳过渡,比如货币如何发行、土地如何安排,等等。回归之后,我们开始研究香港与内地的融合问题。目前,我们研究的是如何从国家发展的大棋局中,寻找香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张志刚说。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首次就香港前途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会谈。邓小平明确表示,收回香港主权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并承诺保持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后来被媒体形象地比喻为“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一国两制”在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因此被国际社会和许多香港人视为天方夜谭。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回归前被记者问到“对1997年后香港继续使用港币怎么看”时,他断然答道:“我不管你‘一国两制’,或者是一国若干制,一个国家里面不可能有两种货币并存,而且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发行制度下的货币。”
“香港之死”,这是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一期封面报道有点“瘆人”的标题,作者预言回归之后香港将“玩完”。
香港社会也感觉“大限将至”。邓小平与撒切尔会谈之后,港交所的股值大跌四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约有五六万香港人移民海外,一些港人甚至提出要集资购买一块遥远的土地充当“避难所”。
今天再看当年的恐慌,许多香港人感到很可笑。回归15年来,港交所不仅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之一,IPO融资总额已连续3年名列全球第一。香港“马跑得更欢、股炒得更大”,香港人移民海外现已每年降至7000人左右,而从海外“回流”的人数远超于此。
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香港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最自由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城市……尽管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但从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
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看走眼”的《财富》在相关报道中坦承:“好吧,我们错了!”而在回归15周年前夕,西方主流媒体不得不承认,香港比回归之前更具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