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欧蕾蕾) 近日,一条名为《梧州学院有棉被,有人愿意接收吗,没有就扔到垃圾场了》的帖子在红豆社区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记者了解到,随着毕业离校高峰的到来,不少毕业生几年来的生活物品的处理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因为缺少合适的回收途径,不少“二手货”被直接丢弃。
“二手货”难找新主人
发帖者在帖子中表示,因为毕业,舍友们不要棉被,希望能联系上一些有需要的贫困人员,把棉被送给他们,不要因无人接手而丢弃棉被造成浪费。记者了解到,在毕业生的群体中,与发帖者的情况相类似的还有不少。
再过几天,大四毕业生廖宁就要踏上回家的路。尽管家乡桂林与梧州之间交通方便,但考虑到运送的问题,廖宁还是要赶在离开前,把宿舍内积压四年的一批物品处理掉。一些生活小家电和书籍已经陆续以低价二手货的形式被低年级的学生买走了,相比之下,一批无人回收的衣物和生活日用用品则成为了廖宁眼中的鸡肋。
书籍、小家电、生活用品、衣物等是毕业生在离校前要处理的几个大类,不少毕业生都希望能以再利用的环保方式处理这些物品。
被子、凉席等生活日用品和衣服,因为无人回收,而陷入被丢弃到垃圾站的苦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廖宁说,随着离校期限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把棉被和衣服等用品丢弃到垃圾站里,“如果在离校前再找不到合适的捐赠途径,也只能把衣物扔掉了。”
回收惠赠困难群众
记者了解到,眼下,我市除了部分社区愿意接收二手衣物的捐赠外,考虑到卫生、存放场地等问题,如救助站等部门,还没有开放相关的回收渠道。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二手衣物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度。桂北社区的社区主任江惠青告诉记者,社区一直都有接收学生二手衣物的捐赠,随后便通知辖区内一些贫困居民前来领取,也得到了这些居民的欢迎。
梧州学院毕业生董娜告诉记者,年初学校就组织了一次二手衣物的回收,很多同学也积极响应。近期,在网络上也有活动提出要把衣物捐赠给西藏等地的孩子,但此类的回收她认为远不及市内设立固定的回收机构来得实际。董娜表示,能帮助到他人是同学们处理生活用品时的最佳方法,希望相关部门能组织类似的回收行动,或开放专门的捐赠渠道,让有需要的群众能得到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