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郑玉华)陈烨钰从6月8日成功移植造血干细胞至今,已成功度过了术后最危险的一个月。7月2日,“姑姑”陈容芳从南宁致电记者高兴地说:“现在陈烨钰十分有精神,开始吃饭,还每天起床看电视呢。”
自陈烨钰体内移植进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后,主治医生李桥川教授曾表示,陈烨钰治疗的最佳结果是术后能顺利度过一个月的危险期,不出现感染、排斥等太大的异常情况。如今时间过去将近一个月,陈容芳非常欣慰地告诉记者,医生告知她陈烨钰术后除了出现过一次发烧的症状外,病情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体征正常,顺利度过了最危险的感染期,预计近日就可以转出无菌病房,转入观察室继续进行治疗,医院方面已经给陈容芳发出书面通知,提醒病人转到观察室后在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陈容芳说,陈烨钰刚进行完手术的一段时间,都处于疲惫无力的状态,给他送去的饭菜,有时被原封不动地送出来,有时只吃些流质的食物,且总躺上床上不愿意说话,陈容芳一度很担心陈烨钰会熬不下去。但庆幸的是,最近几天陈烨钰慢慢开始恢复精神,每天都能吃完饭菜,还经常坐起来看电视,也渐渐地像以前一样和陈容芳聊聊天,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十分不错。
陈容芳满怀感激地说,在陈烨钰术后约一个星期,病情进入最危险的时期,各项血液指标都偏低,医生告知她可能随时需要输血,建议她最好找到志愿者为陈烨钰互助献血。当时万般无助的她向梧州市红十字会求助时,当天晚上就有三位志愿者连夜坐车前往南宁为陈烨钰献血,“他们来到医院不仅献血出力,还捐款,我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他们,只能再次感谢一直帮助我们的好心人。”陈容芳说。
陈容芳翻着她每天记录陈烨钰病情的小本子告诉记者,如今陈烨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血液指标在浮动中缓慢上升,基本能达到指标的最低限值,现在也不再需要打针输液,转为以服药进行抗排斥治疗为主,不久就能转入观察室。陈容芳说:“希望他能顺利地走完接下来的每一关,尽快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