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 (记者 余静)明明按时完工,交货时却被告知延迟收货。近日,十字绣“绣娘”王小姐致电本报报料热线反映,自己日夜兼程在三个月内完成了一幅十字绣,但交货时店员却以各种理由拒收。记者调查采访后得知,不少“绣娘”都有过被坑的经历。
赶工三个月换不回工钱
王小姐和包小姐是邻居,两人生完孩子后就在家里带孩子,去年9月至今年2月,她们在鸳江丽港一家十字绣店里拿了一些十字绣材料回家制作,以贴补家用。“一开始我们是拿小幅的材料回来做,一幅成本价才五六十块钱,回收价有成本价的三倍,绣一幅能挣个百来块钱。”包小姐说。
由于交货时成品总被挑三拣四,实际得到的工钱只有协议上所标明回收价的一半,甚至更少,花一个月的时间绣一幅十字绣,最后只能拿到四五十块钱的工钱,包小姐她们感觉太亏了。2月26日,包、王二人再次前往该店领取材料,店员介绍绣大幅作品能挣到好几百甚至上千元,王小姐如果绣“报春图”,成本价为285元,回收价是1819元,而包小姐如果绣“绝色姿容”,成本价为300元,回收价2833元,两人都认为就算店铺再怎么挑毛病,还是能挣多一点的,于是就各自领了大幅作品的材料回家绣,并按照协议上的规定在三个月时间内完工了。
店家没有工商营业执照
“之前店家也一直按时收货,感觉信誉还是不错的,我们就相信了。”包小姐和王小姐表示。不料6月20日两人拿着成品相约去交货时,店员却告知需再等两个月的时间才能交货。随后多次联系店铺负责人,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协议上说可以异地交货,王小姐的丈夫在查询其他分店能否收货时,发现该十字绣店铺桂林分店的负责人早就跑路了。
在包小姐与王小姐手里的成品回收协议内,记者看不到该店铺的印章和店名,但协议上却林林总总地列了多达8项的回收要求,在回收协议的左上方和右下方分别是店铺的座机号码和店员的名字。王小姐说,当时给她发原材料的那个店员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包小姐告诉记者,该十字绣店只贴出了工商号,但却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包小姐和王小姐均怀疑自己是否上当了。
对此,市公安局法宣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市民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可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该负责人提醒,委托加工业存在相当多的漏洞,市民为其提供加工服务的时候应该提高警惕,签署合同时应该验证对方的有效合法信息,尽可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