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泳过程中如遇到意外事故发生,应保持冷静,救已救人。
救人首要条件要考虑自身安全,才能确保溺水者得到最佳的救助,任何救助方法,都要考虑当时环境、自身的能力再做出决定,切勿高估自己能力,而造成更多的伤亡。随着游泳运动的普及和参与人数的增加,遇溺的事故也多了起来。
(一) 自救技能
1、水母状浮游法:先吸口气,用双手带动上身伏于水面,脸平浮水中。双脚放松分开向下,同水面形成如水母状。换气时,双手向下压,头自然就会抬起,你就可以换气。然后再用双手带动上身伏于水面,继续成漂浮状态。切勿长时间憋气,此法多应用风浪较大的水面。 2、仰漂浮游法:先吸口气,使胸部扩张,头向后仰。双手向外伸展成大字形,脚部自然垂下。无须打水,用鼻自然缓慢呼吸。闭嘴以防呛水,保持静止状态。避免体力消耗。此法适用于较平静的江面。
(二) 救人技能
生命是宝贵的,遇到溺者时,要根据危险程度做出救助安排,这才是一位有智有勇的救助员。施救溺者可分为陆上救助和水上救助,水上救助比陆上救助风险较高,要根据危险程度选择拯救方法,因为救助员本身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1. 陆上救助:(大声呼救,有条件拨打110电话)陆上救助对救助员本身风险较低,在救助溺者时,在情况许可下,应避免下水。
步骤:(1)确定溺者
(2)安慰溺者
(3)手援(竹竿 木枝 衣物 皮带等)
(4)抛物(浮物如板、木、绳、救生圈等)
(5)划艇。
2. 水上救助:(大声呼救,有条件拨打110电话)
(1)陪伴救助:适用于合作的溺者,溺者应为清醒者及能配合。救助员可以选用救生圈等浮物给溺者(应使用戒备位置3米,尽量避免接触溺者),同时鼓励并陪伴溺者游回岸。
(2)间接救助:适用于合作的溺者,溺者应为清醒者及能配合。救助员可以选用救生圈等浮物给溺者(应使用戒备位置3米,尽量避免接触溺者),以间接拖救法将溺者拉回岸。
(3)直接拖救法:适用于合作或昏迷的溺者,由于救助员需要同溺者直接接触,因此应特别小心,避免被溺者抓(抱)住。要求救助员在未接触溺者之前,注视溺者,避免失去溺者踪影。使用戒备位置3米,安慰溺者,使溺者保持镇静,再从溺者背后接近,先用单手兜托溺者的下颚(切忌握其喉部),另一手托其背部使其上身能够浮于水面后,利用有效泳式如侧泳、救生背泳,并鼓励溺者协助推进回岸。
3. 护卫法:目的是避免与溺者纠缠
(1)戒备位置:保持与溺者三米距离,安慰溺者,面对溺者,单腿微曲向前,同时以摇橹泳,保持水中位置。
(2)逆退法:当溺者扑向救助员时,救助员应立即向后仰卧,头部及双肩急向后仰,用力踢起水花,以阻溺者视线,同时用摇橹泳后退。注视溺者并安慰对方,然后绕到溺者后面进行救助。
(3)辅助物压离法:用辅助物(救生圈等)压开溺者,当溺者握持辅助物时应立即放开,拖带溺者回岸。
(4)单腿压离法:将脚平放于溺者肩膊或胸膛,然后才压离,注意误伤对方。
(5)直手压离法:用单手或双手伸直,放在溺者肩膊或胸膛,然后才压离,注意误伤对方。
4. 脫身法:在无法避免与溺者纠缠时,使用其方法,快速脫离与溺者纠缠。
(1)分指脫身法:(被溺者从后紧抱,双手手指环合时)救助员垂下头,保护颈部。紧握溺者两手手指,将其往两边拉开,用力将其手往上下两边拉,从其腋下往后迸,推开溺者。
(2)上抽臂:(救助员手腕被溺者紧握,而当时救助员被握的手臂在下方)垂头保护喉部。用另一手由上至下穿过其双手之间,紧捉被握的手,向上抽动,廹其拇指松开,尽快游离溺者。
(3)下抽臂:(救助员手腕被溺者紧握,而当时救助员被握的手臂在上方)垂头保护喉部。用另一手由下至上穿过其两手之间,紧捉被握的手,向下抽动,廹其拇指松开,尽快游离溺者。
(4)推离脱身法(颈部被环抱)垂头保护喉部,将溺者的手肘、上臂或腋窝向上推,分开后尽快游离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