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颖 通讯员 邓国强)近日,记者从梧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长洲大队获悉,涉及燃油助力车、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占事故处理总数的50%以上。其中,由于助力车无证无牌、无交强险,一些司机故意逃避事故处理,致使事故处理难、事主索赔难。
低龄助力车手频现
6月28日,15岁的小胡驾驶一辆无号牌燃油两轮车搭乘两名乘客,沿新兴二路往两广市场方向行驶,至京梧小区路口时,与前方同向的一辆货车发生碰撞,造成无号牌燃油两轮车上三人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毁的道路交通事故。
5月23日12时35分左右,梧州市新兴二路大塘菜市对开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着五名学生的助力车与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两名学生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据长洲交警事故处理中队不完全统计,该部门处理的事故总数中,有超过半数事故涉及燃油助力车、电动车,其中不乏未成年人驾驶的燃油助力车。这些“未成年人车手”以16岁至18岁男青年为主,也有部分初中生,一些未成年人甚至无证驾驶无牌照摩托车。
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都还不成熟,当中不少人交通意识差,喜欢开快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却不知该如何处理,往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酿成悲剧。此外,未成年人开助力车也容易引发攀比心理,少数未成年人甚至为了得到助力车而不惜实施盗窃。
助力车事故索赔难
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洲大队教导员银伟表示,一些助力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驾驶助力车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超速行驶,不戴安全帽、超载、闯红灯等行为频频出现。一些年轻人对助力车进行非法改装,相约“飚车”,一味追求“速度感”,这些都是导致助力车事故频发的原因。
在处理涉及助力车的事故时,公安交警部门首先对涉及助力车的车辆性质进行鉴定。根据相关规定,最高时速高于20公里,车身重量大于40公斤的,将被划入机动车的范畴。事故责任将按照驾驶机动车进行划分。
一旦事故涉及的助力车被鉴定划入机动车范畴,司机很可能涉及无证驾驶、超速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然而,在事故处理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助力车无牌无照、无交强险,一些助力车司机为了逃避事故赔偿责任,干脆不配合、消极对待事故处理,有的甚至逃离梧州,致使事故陷入处理难,对方当事人索赔难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