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孔妮)近日,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专家组莅临梧州,为梧州的高中语文老师进行高中新课改语文学科的培训。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广西评卷组组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玉秋表示,高中语文新课改,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选修课,而且选修课的课时比必修课的课时更多,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和深化,有利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据了解,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部分。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陈玉秋教授告诉记者,必修课程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选修课比重大于必修课
据陈玉秋教授介绍,高中新课改语文学科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选修课,而这个变化的亮点在于,在课时安排上,选修课比重大于必修课。必修课有5本教材,36个课时完成一本教材的教学,并进行测试,学生可得到2个学分,5本教材修完,就获得10个学分,而学生在选修课则要求获得3个学分。教师要在1.3个学年内完成必修课的教学,即在高二上学期过半的时候完成必修课程,之后就进入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习占1.7个学年。
对于部分学生提出“必修课比选修课课时少,会不会影响高中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这一问题,陈玉秋教授表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课程,而这些选修课课程是必修课的深入拓展和提高,所以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的时候,通过语文实践,能够提高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而近年来语文高考的题目也充分注重考查学生这几个方面。
新课改要求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
语文新课改后学生应如何转变学习方式?陈玉秋教授认为,语文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应发挥自主能动性,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和同学加强交流和沟通,增强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高中三年要完成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课外阅读。学生可通过演讲、辩论、社团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