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赵洋)当前正是早稻收获、晚稻栽插的忙季。近日,来自市内外的1100多台收割机云集梧州市各水稻产区,实施大规模机收作业,确保90多万亩稻谷颗粒归仓。目前我市机收市场竞争激烈,外地“远征军”到我市跨区作业有所减少,本地农机合作社中短途跨区作业面积逐步增加。
7月22日中午12时,在岑溪市糯垌镇新塘村二组的稻田内,一台“久保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正紧张地作业。随着阵阵机器轰鸣,一片片水稻被割下,粒粒稻谷乖乖地进入了收割机的“肚子”里。
收割完毕后,梧州圣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梁志伟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指挥农机手赶紧把收购机拉上卡车,赶往下一个作业点。“估计得忙到晚上8时了。”梁志伟说。
据了解,6月27日起该合作社就开始“南征北战”了。社员们由云浮、桂平转战梧州,下一步将北上贺州、湖南各省市进行作业,作业时间将长达40多天。
梧州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表示,今年全市收割机保有量仅1000多台,而缺口高达上千台,未来几年水稻机收市场依然红红火火。
有关部门估算,近期到我市参加早稻收割的外地机械接近100台,与前几年相比,进驻数量已大为减少。一名来自湖南益阳的农机手张宝田告诉记者:“本地的收割机数量越来越多,机收价钱也比我们低一点,这迫使我们不得不追着农民找活干。”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长距离跨区作业的高成本,本地农机在竞争中更具优势。梧州圣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梁志伟说:“随着本地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多,跨区县的小半径作业将成为主流,各农机合作社应该在合理规划跨区作业半径和保持信息渠道畅通等方面多下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