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记者 曾燕)夜晚或午休时间,突然被车辆报警器的刺耳鸣叫给吵醒;下雨天遇电闪雷鸣,敏感的车辆报警器一响就是数十分钟。随着梧州市区车辆的数量日益增多,车辆安装的敏感报警器一时间成了恼人的噪音“扰民器”。近期连日雷雨,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一些车辆的报警器因太过灵敏而扰民。
市民:报警器频频扰人午休
“报警器的噪声真是太大了,中午响起来直到下午近4点才停,害得大家不得安宁。”7月26日,京梧新苑的张女士反映,她所住的小区楼下,中午时一辆电动车的报警器故障,响了近3个小时。因为打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不少居民很是气愤,对着窗外叫关掉报警器。但无论居民如何气愤,就是没人出来关掉报警器。
家住步埠路的李先生也说,他家楼下有个棋牌室,每天有很多人骑电动车过来打麻将,把车停在棋牌室门口。“一有风吹草动,一些开着报警器的电动车就叫个不停。”而更让李先生恼火的是,尽管电动车报警器不停乱叫,但那些打麻将的车主却懒得管。
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区多个小区,发现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市民反映,这些报警器十有八九是误报。
车主:安装报警器是心理安慰
对于报警器经常误报的问题,车主们又是什么态度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车主。
“电动车报警器误报几率太高,如果车主不在现场,即便有人偷车触动了报警器,周边的人都会以为报警器乱叫,有可能懒得理会。”这一点,长期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张先生也特别担忧。
市民刘先生也表示,其实报警器多是摆设。“如果小偷真要下手,即使安装了报警器也没有用。”刘先生说,一次他和朋友聊天时得知,小偷在偷车之前,会很快找出报警器的电源线,然后把它剪断,这样一来,报警器就起不了防盗作用。
采访中,不少车主表示,使用报警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部门:执法无法可依
随后,针对该问题记者咨询了市公安部门和市环保部门。环保局投诉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环保部门一般只负责工业企业和厂矿机械等方面的噪声污染。汽车报警器鸣叫不是经常性的,而是偶发性的,因此很难界定为工业噪声,而且报警器是靠鸣叫来工作的,如果不让它鸣叫就失去了其意义。
市公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以前我们经常接到此类报警,但是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我们即使到场也没有办法。去年大学路上一栋居民楼下,一辆车的报警器发生故障 “呜呜”响个不停,居民拨打了110,但民警到了现场,因为无法可依,又找不到车主调解,只能离开现场。
建议:报警器设置应有所“克制”
新兴二路两广市场附近一家销售电动车配件的商家介绍,现在安装在电动车上的防盗警报器大致有两种:一种不能调节灵敏度,但是质量不是太好,容易产生误报;第二种可以通过调节设置灵敏度。
这位店主建议,市民安装报警器时最好选择后者,同时将报警器灵敏度调低,尽量调成只有在车辆被拖动、损坏的情况下才报警,这样既能减少误报,还能还人清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