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五尺舞台 四代坚守
藤县天平镇三位民间艺人子承父业 努力传承木偶戏

http://www.wzljl.cn    2012-08-13 09:09    作者:记者 赵洋 通讯员 黄国策    来源:西江都市报

    

黄世宁(右)在木偶戏结束前,闭眼运气唱出最后的长调,年事已高,嘹亮地唱出长调并不容易。何鎏 摄

 
64岁的周发昌坐在自己的木偶戏棚中,棚子里插满演出需要的木偶,看着这些“老伙计”他很开心。何鎏 摄

 
不管是木偶还是表演者的手上,无不写着岁月的沧桑。何鎏 摄

肯学木偶戏的人很少,能带上仅有的几个徒弟,老人已经十分开心,每次都亲自示范身法和手势。何鎏 摄

    8月上旬,藤县天平镇罗盖村有罗组夏粮抢收和晚稻抢种已然结束。8月9日上午,藤县吉祥木偶团的三名老人在村里的操场,用竹竿搭起简易的五尺舞台,围起红色布帘、拉出文武行箱,从中掏出头饰、髯口,以一出精彩的木偶戏犒劳乡亲。

    十指演绎世间情

    舞台上,演出的剧目为《穆柯寨》,这个剧目源出《杨家将》第三十五回中“杨宗保巧遇穆桂英”故事。木偶在演员的手中被赋予灵性,代表着戏剧主人公杨宗保、穆桂英、杨延昭的小布偶纷纷登场,它们舞起水袖,踏着鼓点扭打成一团,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就此展开……

    舞台内,操偶师黄世宁和黄桂荣汗如雨下,娴熟掌控着木偶人躯干的主杆,又捻动左、右侧杆,控木偶人左右手,令木偶仰头、甩头、点头、摇头,再应情节需要走出正步、平步、丁字步等一系列规范的台步,并配以“文武忠奸杂”等各色人物声调,以藤县土话推进剧情。

    舞台前,乡亲和孩子们似懂非懂,却为铿锵的锣鼓声和小木偶惟妙惟肖的表演所吸引。有胆大的干脆溜到一旁掀开幕布,好奇地打量着操偶师幕后的表演以及被整齐地挂在一道道竹竿上候场、身着戏服的小木偶。

    30多年同台演出的经历,令三名老人合作浑然天成。但台上的光影掩不住幕后的落寞,剧团三名成员年龄偏大,其中操偶手黄世宁58岁、操偶手黄桂荣56岁、锣鼓手周发昌64岁,他们的身手、音色、气息已不复当年。长达两小时、90多幕的高强度演出,令老人的声音有些失真、有些刺耳。

    百岁木偶代代传

    据了解,在梧州、贵港、玉林一带的乡镇,不少家庭祝寿、婚嫁、拜祖等,都考虑让木偶团来助兴,这为木偶戏这种脆弱而倔强的民间艺术奇葩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而三名老人一身的杖头木偶技艺均是子承父业,到了黄世宁这一辈已传至第四代,剧团的偶人造型、舞台布景、音乐曲调均恪守传统剧团的风格。

    周发昌介绍,表演的杖头木偶由木偶头、木偶身、举竿、签子、古装组成,全由老人自己雕刻制作。木偶也是“代代传承”,100多个表演木偶中,年龄最高的已超百年。木偶的舞台角色有净角、生角、旦角、丑角,演出时,三位老人分工合作,一人演奏、一人穿衣、一人举偶。

    自1977年起,三名同村的老人就组成木偶剧团,拎起古旧的戏箱,往返梧州市区、藤县、苍梧、北流、平南、容县等地演出,30多年来演出的场数已近5000场,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剧团演出内容取自《东周列国志》、《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历史演义、公案小说和神话故事,内容均系劝人行善、教人智慧的。

    说起木偶团能演出多少个节目,周发昌表示“数不清”。黄桂荣称,许多古剧都会演,《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剧他们都会,像《薛仁贵征东》这部剧120多幕,1500多句台词,演出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他们是说演就演。

    期待传人续香火

    近年来,木偶舞台所营造的戏剧梦已渐渐失去它先前的魅力。

    黄桂荣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一年受邀演出500多场,但今年却只演出了6场。在有电视机、电脑的乡村,孩子们已不喜欢通过木偶戏来认识世界,大人更不需要。

    据藤县文化馆介绍,藤县名义上还有三四个木偶剧团在坚守阵地,但能拉出去表演的只剩下梧州吉祥木偶团。目前,正在消亡的藤县木偶戏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正想办法挽救木偶戏。

    面对日渐式微的木偶戏,三名老人又喜又忧,喜的是政府对他们越来越重视,忧的是年轻人孩子们嫌演木偶戏收入少,不肯入行,令这门独特的手艺后继乏人。

    周发昌希望尽快招收到合适的徒弟,“不想再过几年,当我们三个老人成为了一张照片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帮小木偶们洗衣服。”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