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今日是中国民俗节日“七夕”,如何度过这一天,让“七夕”过得更有意义,不同年代的市分别有着自己的想法。
现实派:又成一个“商家节”
银饰享受折扣,甜品买一送一,随餐赠送小礼品,市内不少商家打起了“七夕情人节”主题的促销战。情侣们主要消费的餐饮、影楼等商家成为了为“七夕中国情人节”推波助澜的主力。
谈情说爱买礼物,商家将“七夕”炒作得如同西方情人节的“翻版”。“怎么以前不过,现在倒热乎起来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在质疑,这个源自传统却流行于近年的节日,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很多人并未真正注重“七夕”的文化内涵。
从元宵节、情人节、光棍节……以年轻情侣为推销对象的商家,正将情侣们迫近一个“不得不过”的境地。市民黄先生表示了苦恼,除了吃饭看电影,“七夕”与其他的节日并无不同,但是女朋友却非要自己想出更浪漫的过法。“情人节已经有一个了,为何还非得分东方和西方?”当他将自己的苦恼发上QQ群,才发现不少同龄的年轻人对这个“新兴而传统”的节日抱着类似的想法。事实上,商家可能才是这类节日的最大赢家。
传统派:“七姐水”不可不戏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凌晨,梧州的各条河流里都聚集很多畅游的人们,从年过七旬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稚童,这是本地特有的热闹场面。为何选择在一般被认为不适宜戏水的凌晨下河?
梧州民俗专家介绍,在区内的不少地区都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大家已经很少去考究其真实性,而是以此寄托良好的祝愿。家住升龙秀湾的欧女士,就早早做好了准备与家人在河边畅游一番。她提前就对女儿表示,哪怕去约会,“七夕”这天也要把时间腾出来,最起码也得泡泡那天的河水,才算把这个节日过了。
对此,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认为:“随着文化交融,传统的节日或许会越来越向西方外来节日靠拢。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梧州市民依然坚持着本地的传统过节方法。”
据介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梧州的未婚女子每到“七夕”时,都会摆放贡品拜“月亮”,祈求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并赐给她们美满姻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女孩子早已和男孩子一样能在社会闯出一片天地,这样的拜祭活动也就自然式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