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李晚昌)市民李先生在外地购买的某品牌新车上路不到半年,出现致命故障。4S店称,是汽油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车辆零部件损坏。后经多番调解,商家才愿意承担修复责任。梧州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提醒,为确保购车纠纷能及时解决,市民购买车辆可尽量挑选本市信誉度高的品牌4S店。
8月23日,记者在梧州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去年12月,市民李先生在玉林某品牌汽车4S店以约2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上海某知名品牌小车。今年5月,李先生在市区正常行驶车辆时,“突然开不动了。”李先生随即联系玉林4S店,次日,4S店工作人员将车辆拉回玉林检查。检查发现,小车发动机总成和喷油嘴严重损坏,李先生当即要求商家修复损坏零部件。商家坚称,零部件损坏由汽油质量不过关引起,责任不在商家。
然而,李先生不认同商家的解释。李先生认为,自己购买的小车上路时间不到半年,小车行驶的公里数也未超过有效期限,车辆内部的零配件绝对不会因使用不当或出现老化。此外,自己都会到正规大型油站加油,“怎么会是油料导致车辆故障。”当时,李先生算了一下,修复故障估计要花费3万多元。
于是,李先生向加油站要了他所加批次汽油的质检报告。质检报告显示,该批次油料不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却认为,由企业出具的质检报告,不具备客观性。无奈之下,李先生与商家协商后,请来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车辆油缸内抽样送检。后根据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油料质量合格,不存在致车辆发动机损坏的质量问题。
根据第三方出具的质检报告,李先生再次向商家提出索赔要求,同时他来到梧州市消费者协会,请求介入维权。市消协负责人表示,工作人员与该品牌汽车的上海企业总部、玉林当地的工商部门取得联系。经过多方协调,商家最后同意承担修复汽车故障的全部费用。但李先生表示,这次维权要梧州、玉林两地跑,花费了6000多元,“维权成本太高了。”
针对李先生的遭遇,市消协负责人提醒,市民购车尽量选择本地信誉度高的品牌4S店,保留购车合同、商家的保修承诺等书面票据,以便在出现购车纠纷时,工商部门能及时介入调查取证,协助市民有效维权。此外,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产出误工等费用,可保留相关凭证,再与商家协商索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