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高云 孙雅华)“要把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向他们道一声感谢。”河池早产双胞胎姐弟的父亲杨胜贵于昨日刚从玉林回到梧州,便怀揣着一叠墨迹刚干的感谢信,一一送了出去。近期,本报联同梧州日报、梧州零距离网等媒体报道了河池早产双胞胎姐弟病情危急,家庭困难的情况,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到这个家庭。因有这些爱心款项,双胞胎姐弟已经顺利出院。
从杨胜贵的早产双胞胎姐弟呱呱落地的那天起,他们与病魔展开了长达45天的抗争。双胞胎姐弟的医疗费一天天增多,账户上的汇款一笔笔不断进来,在众人的爱心帮助下,双胞胎姐弟如今已顺利出院。看着双胞胎姐弟躺在家人温暖的怀抱中,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杨胜贵百感交集。无以回报的他,决心用一封封挚诚的感谢信,答谢这些帮助他的好心人。他一一点算好,不算个人捐款在内,他连写了8封感谢信。
“感谢市地税局团委干部顶着酷暑奔走于各城区地税局之间张罗捐款事宜……”“感谢梧州日报社在我一对双胞胎儿女早产救治期间,呼吁市民献爱心的所有新闻报道以及媒体朋友自发的爱心捐款……”杨胜贵所写的8封感谢信内容不尽相同,“医疗上的救治、钱款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不同的爱心单位给了我不同的帮助,我都要在感谢信中一一道谢。为此,我还特地找了朋友帮忙修改。”
“我也不懂说什么,小孩已经出院了。”杨胜贵第一站来到梧州日报社,他用自己最朴实的语言说,“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也不知道怎么答谢你们,只能给你们写一封感谢信了。”接过感谢信,梧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忠云说,这是新闻媒体应该做的事情,为困难的群众发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杨胜贵在向市医保所送上感谢信的同时,也领到了一家五口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社会保障卡。“这是国家的福利,我们医保系统有责任向他们送去政策的援助。”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蒋明霞说。
建设银行梧州分行、和盈数码冲印中心、欧罗曼婚纱摄影店……满载感激之情的感谢信一封封地送出去,直到当天下午5时多,杨胜贵还未能把感谢信送完,“还有送给市工人医院和市松鹤园的感谢信,我也要抽空赶紧送过去。”
孩子出生时曾命悬一线,杨胜贵似乎感到世界末日的到来。正是这场人间大爱,唤回了他的希望。“有了大家的爱,我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哪怕是倾其所有,也要走下去。”杨胜贵说,“最后,我还想透过媒体,再次向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爱心人士道一声谢谢。”
感谢信内容摘录:
对于当时为了给孩子治病债台高筑、举步维艰的我来说,你们的爱心捐款如同雪中送炭,给了两个孩子活下去的希望,谢谢你们向两个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两个孩子在成长伊始便得到你们的爱心帮助,是他们的幸运和福气,也是我们全家的荣幸!诸多感激与敬意不能一一尽述,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评:这座城市很有爱
8月21日,杨胜贵将半个月大的儿子从工人医院接回家,全家五口人终于团聚了。至此,这场由梧州各界爱心人士参与的救助外来工杨胜贵早产双胞胎的爱心接力,终于宣告圆满结束。
从7月25日梧州零距离网站骑楼论坛发出第一条帖子、《梧州日报》推出第一篇呼吁市民献爱心的稿件,到第一条#救救早产双胞胎#的微博;从7月26日杨胜贵收到第一笔个人捐款300元,到7月27日收到第一笔单位捐款3000元……
我们在惊喜之余,感受到了一个个普通面孔背后无私的善良和爱,感受到了这是一座有爱的城市,这座城市生活着的是有爱的市民。
27天时间,汇聚了梧州各界爱心人士的46000多元爱心款,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杨胜贵这对双胞胎儿女的医院账户。媒体报道、微博转发、口口相传……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呼吁筹得的一笔笔爱心款,让杨胜贵一家看到了希望,两个孩子也用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令所有关心他们的善良梧州人感受到了奇迹:原本命悬一线的姐弟俩开始好转了,呼吸机撤下了,可以自己喝奶了,输氧管也不需要了,最后出院了……
如果将公益事件的发起和完成比作一次台上的演出,那么这次救助早产双胞胎是所有有爱的梧州人上演的一场完全未经彩排的爱心剧目;如果把这27天比作一场与死神抢夺孩子的战役,那么参与战役的“士兵们”则是所有那些通过各种方式奉献爱心的普通市民,是他们用爱心传递着这座城市质朴的温情。
小善聚成大爱,溪流汇成大海,这些微小的正能量汇聚成推动城市文明的一股强大正能量。
几个月前还打算回老家发展的杨胜贵,现在改变主意了:“两个孩子的命是大家帮忙救回来的,我决定留在这儿。”这位父亲感激梧州的心情可以体会。其实,梧州何尝不应该感激这两个早产双胞胎呢?是他们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梧州人扶危济困、大爱无私的善行义举,以及那助人于危的善良本性。(孙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