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三十五载敬老抚孤演绎大爱
藤县新庆镇农妇石秀平长期助人为乐

http://www.wzljl.cn    2012-09-05 10:26    作者:记者 黄宁 通讯员 黄国策    来源:西江都市报

石秀平(左)与卢华基(右)交谈中。

    “廿二公,吃饭啦。”

    中午时分,石秀平站在家门口向老房子方向大声喊道。

    随后,75岁的廿二公蹒跚走来,神情自若地坐在桌前吃饭。

    廿二公名为卢华基,是藤县新庆镇新庆村保信垌的五保户。

    嫁到该村的石秀平,35年来用心照顾着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卢华基。

    然而,卢华基仅是石秀平照顾的其中一人,她用柔弱的双肩照顾丈夫的同村村民、叔叔、大哥及已改嫁的“婆婆”。

    三十五载的感人事迹被当地村民传为美谈。

    善待孤残“亲人”亲情浓

    1976年,22岁的融水县苗家姑娘石秀平认识了时年23岁的卢志汉。

    当时,卢志汉到融水县打工,从事打砖、烧瓦工作,与石秀平一见钟情。

    就在两人开始深入交往的时候,卢志汉犹豫了。因为他担心石秀平嫌弃自己身边带着一个“孤儿”。

    这名“孤儿”就是时年40多岁的同村村民卢华基,卢华基儿时失去了双亲,加上一只眼睛失明,家里唯一的土房子又被洪水冲毁了,无依无靠的他只好投靠卢志汉。

    “我不介意,我会像你一样善待他。”得知卢志汉的忧虑后,石秀平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更爱卢志汉了。

    婚后,石秀平遵守自己的诺言,对卢华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照顾卢华基的责任。

    卢华基个子矮小,体弱多病,无法参加劳动。

    为了调理好卢华基的身体,石秀平特地回到娘家,拿回苗寨特有的滋补药材给卢华基补身子。一年后,卢华基的身体逐步好转。

    为了感谢石秀平,卢华基主动帮石秀平带孩子,石秀平的4个孩子都是卢华基一把手带大的。

    卢华基平时会主动到田里干活,但是石秀平担心会累坏卢华基,于是和他约法“四章”:干活不许到远的地方、每天干活时间不超过2小时、天气不好不许出去干活、不许晚上出去干活。

    35年来,与石秀平一家住在一起的卢华基成了卢家的成员。

    如今,年事已高的卢华基已不能从事农活,但石秀平依然对卢华基不离不弃。

    “没有石秀平一家的照顾,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卢华基充满感激地说。

    赡养古怪脾气叔叔一家亲

    现在,石秀平一家住在原本属于卢志汉叔叔卢锡才的屋子里,前段时间他刚过世。说起卢锡才,显现了石秀平以德报怨的好品德。

    因为脾气古怪,卢锡才的妻子不堪忍受其打骂,和他离了婚。此后,卢锡才没有再结婚。

    独身一人的卢锡才身强力壮,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石秀平家劳力少,人口多,年年欠生产队的口粮钱,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卢锡才对石秀平一家的求助经常冷言冷语,不理不睬。多年来,叔侄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有时候,人生的转变就在一瞬间,包括亲情。一场病痛,卢锡才和石秀平一家再也不分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197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卢锡才病倒在祖屋里的床上,不断呻吟。

    得到消息的石秀平马上向邻居借了200元钱,和丈夫连夜把卢锡才送到了县医院。后来医生说,要是迟来半个小时,卢锡才就会因为肠梗阻死亡。

    病愈出院后,为了更方便照顾卢锡才,石秀平把他安置在自己家里。经过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卢锡才对善良大度的石秀平一家产生了依赖。

    就这样,在此后的30多年里,石秀平和自己的家人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卢锡才的生活。

    悉心照顾素未谋面的“婆婆”

    石秀平照顾的第三个对象,是从结婚前从没见过面的“婆婆”李美芳。

    早年,卢志汉的父亲病故后,他的母亲不堪贫困,忍心抛下8岁的卢志汉和两个年龄相仿的哥、姐,改嫁到邻村。

    对这个“绝情婆婆”,石秀平难免心里有怨。但想不到,石秀平不但要叫这个从没见过面的老妇人为“妈”,还先后服侍她共2年多时间。

    2004年11月,80多岁的李美芳跌断了左大腿股骨,但她再婚后所生的子女都在广东打工,无人照顾她。

    无意间听村里人说起李美芳情况后,石秀平瞒着丈夫去看望李美芳,并为“婆婆”的凄凉处境动了恻隐之心。

    石秀平说服丈夫,决定请“婆婆”到家里养病。在石秀平劝说下,“婆婆”终于同意到石秀平家里养病。

    为了节约治疗费用,石秀平到处寻医问药,每天细心服侍“婆婆”梳头、洗脸、吃饭、熬药、热敷,还定时给“婆婆”翻身,使80岁的“婆婆”没有因为长时间卧床而长褥疮。

    在石秀平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骨折渐渐愈合。

    一年后,老人的左手因为意外摔断。石秀平再次上门把老人接到家里照料,2006年11月,伤愈后的老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石秀平的家。

    临走时,老人紧紧地拉着石秀平的手,老泪纵横:“今生遇到你这么好的‘媳妇’,真是我的福气,可惜我和你无缘做‘婆媳’。”

    “妈,您永远都是志汉的母亲,我们是一家人,孝敬您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照料病危大伯演绎大爱

    石秀平第四次以德报怨抚养丈夫的哥哥卢棣发,更是让村里人意外、感动。

    卢棣发年轻时一表人才,仗着自己会烧砖瓦的手艺,在融水讨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但卢棣发性格暴躁,经常为一点家庭小事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凌辱,和他离婚,把大女儿给他留下,远嫁他乡。

    那时,卢棣发在镇上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生意非常红火,还把家搬到镇上去租住。但当时的卢棣发对弟弟一家的困难从不过问。大伯的淡漠,使石秀平一家多年来与卢棣发很少往来。

    2007年,卢棣发患上了食道癌,生命危在旦夕,他的大女儿除了寄回几千块钱给父亲外,很少过问父亲的病情。为了挽救卢棣发的生命,石秀平共筹得2万多元,让他到医院做了手术。

    随后,石秀平和丈夫卢志汉轮流在医院照顾了卢棣发半个多月。由于卢棣发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告知卢棣发的生命只有半年时间。

    从医院回来后,因为担心被传染,村里人对卢棣发保持着一种距离。这种疏远也让病重的卢棣发更加感慨人情的冷暖,经常陷入悲伤绝望之中,有时还拒绝吃饭。

    夫妻二人轮流开导他,并每天给他送吃的、用的。石秀平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卢棣发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真情付出永不言悔

    走进石秀平现在居住的小屋,面积不到30平方米,石秀平住在客厅,其中一个房间给媳妇住,卢锡才之前居住的房子一直空着。但三个儿子不能同时回来,因为家里住不下。除了一些农具和炊具,石秀平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25寸的电视机。

    结婚以来,石秀平在家种地,家里的收入只是靠丈夫在镇派出所当治安协管员的300元工资,家庭经济一直是捉襟见肘。不多的钱都用在给几个老人治病补身子了。

    去年,丈夫卢志汉突然离世,更让石秀平的家庭深受打击。困难面前,石秀平一如既往的面对。

    让石秀平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女儿和媳妇不但没有抱怨她,还非常支持她的善举,在外打工的儿子寄钱给母亲,让她坚持自己的“慈善事业”。

    在家帮忙的其中一个媳妇饶海祯对于婆婆的义举,她很支持,经常帮着做饭照顾卢华基。

    “遇到别人有困难,伸出援手是我应该做的。” 对于别人的赞扬,石秀平这样说道,“我希望,我老了以后,儿女、媳妇、孙子能够对我好一些。”

    新庆镇新庆村主任卢年青说,石秀平的义举在村里找不出第二个,她已成为村里人学习的榜样。有时村里出现邻里纠纷时,村里还以石秀平为例,劝人化解矛盾。

    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善事。三十五来,这些许许多多的“小事”,显示出石秀平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平凡之中演绎着伟大。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