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夫妻小学”托起大山的希望

http://www.wzljl.cn    2012-09-10 09:09    作者:黄海志 吴家宁 麦朝枢    来源:梧州日报

    

9月6日,记者来到岑溪市波塘镇六肥小学。在庙宇的膳厅,黄兑梅正在为学生上英语课。

    

而在庙宇的走廊,丈夫廖亚华正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20年来,这对夫妻在这所偏僻村庄唯一的学校里默默地奉献,六肥小学由此也被村民称为“夫妻小学”。

    

下课后,黄兑梅与孩子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上课了,廖亚华敲响古老破旧的铁钟,孩子们马上停止玩耍,跑进教室。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廖亚华夫妻俩经常探讨教学办法。图为两人正在家里备课。

    

六肥小学原校舍已成危房。

    

贴在庙门前的开学通知。

    “来,集中注意力跟我读:yi—wu—yu……”9月6日上午,岑溪市波塘镇最偏僻的六肥村的三界庙里,一位男老师操着带有浓郁乡音的普通话,带领学生念着汉语拼音;在隔壁的膳房里,一位女老师正带领着学生们在高声朗读三年级语文课的第三课《金色的草地》。

    这所在庙里上课的小学就是岑溪市波塘镇六肥小学,学校仅有的两位老师———男的叫廖亚华,女的叫黄兑梅,是一对夫妻。20年来,这对夫妻在这所偏僻村庄唯一的学校里默默地奉献,六肥小学由此也被村民称为“夫妻小学”。

    执着:

    二十年扎根偏僻村校

    廖亚华夫妻俩都是本村人。1991年,年仅20岁的廖亚华一走出梧州师范学校的校门,就回到村里,在六肥小学担任教师。1994年,黄兑梅也在自费读完梧州师范学校后,紧随丈夫进入六肥小学当上了教师。夫妇俩在六肥小学一直教到现在。

    一年级19人,三年级22人,外加2名教师,这就是六肥小学全部的师生,是名符其实的“袖珍学校”。

    廖亚华告诉记者,以前,学校老师最多时有8名,学生最多的时候也有100多名,但近年来随着适龄孩子越来越少,在校生人数也随之逐年减少。同时,如今四年级以上的班级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寄宿,加上学校地处偏僻,外面的老师也不愿进来。几年前,在学校的老师走得只剩夫妻两人后,学校也因此成为了 “夫妻小学”。

    别看学生少,夫妻俩却为了学校和孩子从早忙到晚。

    每天,夫妻俩七节课“轮回巡演”,像陀螺一般兜转在两班之间教学,这一节课上完这班语文课,下一节课又要上另一班的数学课。“有时丈夫要出外开会,我就一个人教两个年级,只能交错着上课。”黄兑梅说。

    即使如此,夫妻俩对教学安排却一丝不苟,数学、语文、音乐、美术、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不少。

    除了上好文化课,夫妻俩还常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举办拔河、跳绳等体育比赛活动。这个学期一开学,夫妇俩就将古庙前的一块空地平整为一块“运动场”,供孩子们做运动。虽然条件极其简陋,可每当上体育课时,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村民们隔着很远都能听到学校飘来孩子们的清脆笑声。

    艰辛:

    上课是老师 课后是父母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仅当老师,还当爹当妈当保姆。”黄兑梅笑着告诉记者。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虽然许多孩子的家距离这个教学点只有10多分钟的路,但廖亚华夫妻俩总是要陪孩子们走一段,遇到下雨、小河涨水不能过河时,就让学生留在学校,叫孩子们到他们家吃午饭。

    “我们经常是中午在家里喝了一碗粥就赶去学校,看看校里校外的孩子在放午学时的活动情况,防止发生意外。”黄兑梅告诉记者,六肥小学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照看,孩子们就特别容易在课余时间“放羊”,四处游玩,这就需要他们格外留心。

    “大至疏浚水沟、维修桌凳、购买粉笔和黑板等用具,小至学生病了我们带他去看医生,样样都要操心。”廖亚华接过妻子的话茬儿说,好在学生家长十分理解老师的艰辛,每到诸如搬学校、修缮教室等需要帮忙的时候,村民们都会主动来帮忙。

    由于每天忙着学校的事情,廖亚华夫妇照顾家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两口子家里那3亩地根本抽不出时间料理,好在有廖亚华的胞弟帮忙,地才不至于丢了荒。

    为此,黄兑梅女儿小的时候曾经抱怨说,“妈妈对学生比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要亲”,这让黄兑梅心里很是愧疚。

    愿望:

    早日建成新学校

    20年的坚守,夫妻俩几乎见证了六肥村所有孩童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我们教出的学生,共有50多名是大中专毕业生,其中大学生有10人以上。”

    面对来客,廖亚华总喜欢“炫耀”一番,“大学毕业的廖海丽、龙家俊两位同学,不久前还专门到我们家谢谢老师教导之恩,令我们格外感动。”

    教了20年书,最让夫妻俩欣慰的,还是学生和他们的感情。不少学生毕业后还常来探望他们,每年春节,学生们都会过来拜年。“有的学生甚至连结婚、给小孩取名字这些事都会找我们商量。”谈起这些,不善言辞的黄兑梅不禁咧着嘴笑出声来。

    同时,夫妻俩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他们连续多年获得“岑溪市优秀教师”、“岑溪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夫妻俩坚守家乡阵地教学,是咱们村的福气!”六肥村党支部书记黄兑文说,廖亚华夫妇到校任教的20年里,六肥村小孩每年小学入学率都达到100%,没有一个适龄孩子辍学,要是没有这对夫妻的辛勤付出,这是根本做不到的。

    廖亚华说,以前年轻的时候,有时候觉得很累,曾动过出去闯闯的念头,但终究没走成,因为想想这些懂事的学生觉得还是值得的。

    当被问及有什么愿望时,夫妇俩不约而同地回答:“希望新学校尽快建起来!”

    记者了解到,上级部门已决定对曾经三度迁校、如今在庙里上课的六肥小学进行整体搬迁,新校址已初定在旧村委附近,工程总投资额为100多万元,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做项目前期工作。

    看到夫妻俩这刻眼中同时闪出的火花,记者清晰地感觉到,“夫妻小学”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采写:本报记者 黄海志 通讯员 吴家宁

    摄影:本报记者 麦朝枢 通讯员 吴家宁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