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总有一位老师让你感念

http://www.wzljl.cn    2012-09-10 09:12    作者:黄海志    来源:梧州日报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培正学校校庆活动中新老校友争相与退休老师合影留念。

  

市文化路小学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糖水送到老师办公室。

 

在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上,市文化路小学的学生向老师献上鲜花。

    

上课了,学生们帮老师把作业本拿回教室。

    阅读提示: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给予我们人生启迪,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在我们的记忆里都有着关于老师的点点滴滴。

    “在你人生经历中,有没有一位老师对你帮助很大甚至影响了你的一生呢?”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影响了你并让你受益一生的老师是谁”这一话题,调查采访了一些市民,以了解市民对于老师这一职业的评价。

    采访结果显示,每一位受访者至少都有一位因对自己人生影响较大而记忆深刻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基本为受访者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老师,在受到老师何种影响方面,受访者也大多表示主要是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人都能遇到好老师

    如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对于何谓好老师、为何会对自己影响至深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本次采访,记者随机共向60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发放了问卷,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为50份。在50个有效样本中,100%的受访者均明确表示在求学路上曾遇到过一位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老师,而且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位老师的姓,尽管有的已经时隔几十年。

    “生活中有太多需要感念的人,学生时代有很多让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恩师,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黄启利。”今年35岁的罗世明是一位互联网从业者,20多年前一个下雨的寒冷冬日,当他从3公里外的家赶到学校时,全身被雨淋得湿透了,黄启利老师见状连忙将他拉进自己家里,生起一堆火让他取暖,还让他把其他同学也叫来一起烤火,并将自己的衣物拿出来给同学们御寒。就这样,师生们围着熊熊火堆,聊生活,聊理想,聊未来。

    “你是一班之长,无论是学习还是言行都要给同学们做表率作用,带领班集体搞好各项工作,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直到现在,罗世明仍记得老师那天和他说过的话,也是从那时起,他在自己的人生词典里写入了“责任”和“担当”这两个词语。

    老师的教导影响一生

    “如果没有小学数学老师黄老师的悉心教导,就没有今天的我。”谈起自己小学五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在一家单位担任办公室文员的黎小希心存感激。黎小希在小学五年级时成绩平平,尤其对数学特别惧怕,由于屡次数学成绩不及格,她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小学五年级,黎小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黄老师。每天晚上,黄老师不仅帮她补习数学,还耐心地教导她“天道酬勤”的道理,鼓励她克服畏难厌学的情绪。最后,黎小希不仅在小学毕业的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还逐渐形成了不畏难的坚韧性格,让她至今受用。

    黎小希在小学阶段遇到影响一生的老师的经历并不是个案。本次调查采访中,在“对你影响至深的老师是您在哪个受教育阶段的老师?”这一问题上,50名受访者中有20人选择了“小学”,17人选择了“初中”,选择这两个阶段的人占受访者总数的74%,而选择高中及以上的只有13人,只占受访者总数的26%。

    对此,现在某教育机构担任语文教师的梁女士从自己的经历分析认为,小学和初中阶段为人生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师很容易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小学生人格向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学生对这一阶段的老师心怀感念就不足为奇了。“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正是她让我爱上了语文,甚至促使我大学所读的专业也是中文,毕业后更是走上了语文教师的岗位,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赋予传输知识、教授技艺以及解疑困惑的三大使命。那么,让学生们铭记一生的老师,主要是在哪方面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呢?

    在面对“老师主要在哪一方面对你影响最深?”这一问题时,只有20%的受访者选择了“传授知识、帮助克服学习困难”,而多达80%的人选择了“教会做人道理”。由此看来,许多人或许已经忘记了过去老师所教的一些知识,但却终身忘不了老师教授的做人的道理,而懂得这些道理恰恰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影响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初中班主任黎小玉老师那句‘要学会感恩,活着就是幸福’让我此生难忘。”谈起初中班主任的教诲,今年45岁的卢仙认为正是这句朴实而深刻的话激励着自己迈过了人生的道道门槛。读初中时,在卢仙看来,班主任黎小玉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上课老喜欢提问自己,做实验也老是对她特别严格要求。后来,卢仙家庭遭遇变故,她中止学业走向社会,从一个学生转型到一个社会人的心理落差让她一度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班主任黎小玉对她的关心并未减少,不时给予了卢仙帮助。“淡然地面对人生,以感恩的心面对周围的一切,这是我从老师那学到的道理,受用至今。”卢仙说。

    那团篝火

    让我温暖至今

    讲述:何瑞琦(梧州四中计算机教师)

    整理:记者 黄海志

    前不久,QQ上收到一位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发来的信息———“老师,我知道您不仅把我们当作您的学生,还把我们当作是您的孩子,真心谢谢您!”,那一刻真为学生的话语感动,由此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师。

    在我的求学之路上,让我记忆犹新的老师有很多,让我感动的老师也很多,但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当属我的初中三年的班主任曾敏毅老师。

    1987年,我小学毕业到梧州三中读书,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曾敏毅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那时的曾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岁,他人爱干净,虽然不像现在有的人那样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但每天都是穿戴得整整齐齐地来到学校,所以给人感觉特别精神。

    也许是年龄相近的缘故,开学没多久,曾老师很快就和我们熟络了起来。在初中三年的学校生活里,他一直都把我们班同学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那样对待,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向思考,在帮助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帮助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曾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那时的初中数学课程不仅要学习平面几何,也要学习更为困难的立体几何。由于立体几何很抽象,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脑子笨,数学基础差,学不好这么“玄乎”的课程。对此,曾老师在课堂上喜欢采用动手画图、制作模型甚至讲故事的方式,将课讲得十分形象易懂,现在想来那种教学效果几乎可以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有得一比。

    有一件事,我是多年后才明白曾老师的良苦用心的。那会儿,我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生,因为是从较有名的民主路小学实验班毕业的,用的教材也和同年级别班的教材难度要大,所以知识水平要比同龄人要高上一截。由于我一直很优秀,心里不免有优越感,从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初中一入学,曾老师就选我当班里的生活委员。由于不太能和同学融洽相处,第二学期班里搞民主竞选,我落选了。虽然我装作满不在乎,但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挽回面子,期末考试前我非常认真地复习,数学终于考了93分,成为班里第一名。可在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曾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在课堂上念分数,也没有赞扬任何同学。但当我拿到试卷时,只见在鲜红的“93”数字旁写着三个字“有志气”。当时我还纳闷,他干吗不当堂表扬一下我呢!一直到我工作后,我才慢慢明白,以我当时的性格,如果他当面赞扬了我的话,我一定会把落选班干的那口气发泄出来,更加不利于我和同学的交往。后来我当上老师之后,专门补修了两次心理学,因为我开始懂得,你只有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才能找出正确的教育方法。

    1990年7月,中考成绩出来后,曾老师自掏腰包,买了许多吃的东西,请全班40多名同学到如今的市政府一带搞了一场篝火晚会。那时,那一带还是一片荒地。那天晚上,曾老师快乐得像一个孩子,他和我们生起了熊熊的篝火,大家围在火堆旁吃东西,有说有笑地谈理想谈未来,还做起了丢手绢、击鼓传球等游戏,还认真分析每个同学的优缺点,对每一个同学进行叮嘱。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我已经记不清那晚的其他事情了,但曾老师对学生的深情关爱就像那晚那团篝火,一直温暖着我。

    1995年,我从广西电大梧州市分校计算机专业毕业,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我最终选择了到梧州四中当一名教师,其中缘由,与曾老师对我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我觉得,能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一天天茁壮成长,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老师将我

    领进艺术之门

    讲述:李立骞(市群众艺术馆文艺辅导部副主任)

    整理:本报记者 孙雅华

    如果说,1987年参加广西艺术学院附中舞蹈班的考试改变了我的成长轨迹,那么从那之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非张小春老师莫属。是张小春老师将我带进了舞蹈艺术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和舞蹈带来的自信,也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

    与现在从小拜师学艺、毕业后理所当然选择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我和舞蹈的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舞蹈选择了我”。

    在走进广西艺术学院附中之前,我完全没有学过跳舞,艺术在我的印象中也基本属于空白,更谈不上舞台的经历。从梧州三中毕业那年,全广西开始了一场极其有吸引力、但又挑战性很强的考试,那就是每隔五年才会招一次生的广西艺术学院附中舞蹈班开始在各地挑选学员了。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梧州还是很轰动的,之所以说这场考试有吸引力,是因为被选上的学生将能免费在广西最高水平的艺术院校专业地学习五年舞蹈。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那就是全广西只有30个名额,且分男生、女生班,男生班只招15个人。但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对舞蹈一窍不通的我,面对考官,我简单地扭了几下当时流行的迪斯科,后来又表演了一段武术,竟然通过了层层选拔,作为梧州唯一的幸运儿地成为了广西艺术学院附中舞蹈班里的一名学生。

    考入广西艺术学院附中,便意味着十几岁的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开始另一种生活,开学那天,作为班主任的张小春老师便走进了我们87级舞蹈男班的这群孩子中间,当时他除了作为班主任负责我们日常的生活,还教我们民间舞蹈的课。

    生活中,他是一位慈父,几乎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教导。五年时间里,每天早上六点半,张老师便准时叫我们起床,然后带着我们去南湖公园绕湖跑,吃早饭、上午专业课、下午文化课、晚上自由练功,作为班主任的他几乎样样都跟我们同步。这对我们这些离开家时常因为想父母而哭鼻子的孩子来说,确是最大的安慰。

    “全广西只有你们15个男生可以有机会作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学习舞蹈,不要辜负了国家的培养、家人的希望,更不要令自己这五年虚度。”这句话是开学之初张老师告诉我们的,所以,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我们如果不好好练,对不起的人太多,我们浑身就充满了力量,那是年纪小,心态也很简单,逐渐的,我对舞蹈的感情已经从陌生到熟悉、接受、抵触、重新接受。

    后来,我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毕业了,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留校任教或是去广西歌舞剧院当舞蹈演员,相比之下,张老师更希望我可以留在学校,像他一样,继续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但是我当时对舞台还很向往,所以选择了当演员。张老师尊重我的决定,而且之后我的很多次演出,他都会来看,还提出一些很中肯的意见。

    舞蹈演员的舞台生涯并不是很长,16年的专业舞蹈演员经历令我收获了很多光环,几年前,我开始思考,离开舞台我还可以做什么,那时,我想起了张老师在我毕业时说的一番话,大概意思就是,做什么职业并不重要,只要是对自己热爱的舞蹈有意义的,都是很好的选择。于是,我做了一个令很多人看来都很不理解的决定:回到家乡梧州,助推群众文艺发展。

    如今,我也像张老师一样,做起了老师的角色,不同的是,我面对的不是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而是热爱艺术的中老年人、提倡用文艺活动凝聚人心的单位员工等普通人,他们大都没有舞蹈功底和专业系统的学习经历,所以,中间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既要让对方清晰领悟我的意思,又要委婉表达指出具体动作、情绪上的欠缺之处。于是,我便常常想起张老师当年对我们教育,他虽然从没有告诉过我们,是如何研究出来的这些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但我已经完全理解了他的一番苦心。

    忘不了

    你的“警句”

    讲述:傅雪莹(对外经贸大学大一学生)

    整理:记者 吴婵

    刚从高考中走过来的我,对陪我一起经历了高中这段难忘时光的老师印象最为深刻。而我读高二时的化学老师刘再贤,则是一位很有性格的老师,也让我一直都记得她。

    读高二时,我们进行了文理分科。那时,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化学老师,她就是刘再贤。一开始,刘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挺严厉的,上课的时候风格严谨,对学生要求也比较严格,但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严肃的师生氛围慢慢被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取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刘老师。课余时间,她也和我们打成一片,经常开开玩笑,说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感觉更像是一位好朋友。

    虽然她只教了我一年的化学课,但是,她在这一年中说的很多“警句”以及她独特的教学风格,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一次,我们写了一道往年的高考选择题,题目很长,很多同学看完题目都觉得晕了,所以很多人都写错了答案。刘老师讲评时就把题目一层一层地进行剖析,耐心的解释让我们都能够听懂,不仅如此,她还教导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越是看起来复杂的题目,往往解题方法越简单,它只是需要靠冗长的题目来掩饰自己。”就是这样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我却一直记在脑海中,不仅在化学这一科目上,在其他学科上也同样受用。

    刘老师的课总能给人一个轻松的感觉,各种化学符号在她的讲解下变得不再单调。上课时,她都会用很生动的形式让我们明白抽象的知识。课间,我经常和别的同学一起去向刘老师问问题,无论工作有多忙,她总是耐心地听着。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她都微笑着一一给我们讲解,从不会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有一次,因为自己不够认真看题,我向她问了一个其实非常简单的问题,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反而用开玩笑的方式帮我化解了尴尬。

    刘老师平时很温和,但也有严厉的时候,那就是在化学实验课上。每次上实验课,刘老师总是特别严肃,她曾说过,上“实验课绝不能以玩笑的态度对待,不能容许发生意外。”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同学私自进行了比较危险的实验,这被她发现了,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或危险,但刘老师还是很严厉地教育了他们。刘老师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她使我更深刻地懂得,其实每一门学科都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

    除了“警句”,刘老师身上透露出的那份自信也感染了我,她从不妄自菲薄,她认为自己能当一名优秀的化学老师,也很认真地实践着。而我坚定着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最终能考出好的成绩,靠着这股力量,我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如今,我已经远离家乡在外求学,但刘老师对我的教导让我铭记于心。

    老师的鼓励

    让我不懈前行

    讲述:林薇(作家)

    教师节到来了,我不禁想起了文学路上的老师们。我捧读着老师写给我的信,发黄的稿纸凝结着深情的鼓励,隔了二十多年的光阴依然让我有深深的震撼。可以说,二十多年的自学生涯,文学路上也接受过比如国内文坛朱先树、叶延滨等名家的指点,但我更多地记挂着他———名不见经传的路老师。

    当他带着诗刊社文学辅导员的身份与我通信时,使我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得到了关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来到岑溪都目电站当运行工。虽然远离闹市、生活简朴,但幸福感还是没有淹没在三班倒的劳作中———因为那时有梦!

    周末的早晨和傍晚是我期待的好时光,邮递员会送来路老师对我函授作业的批改件。那时候我正练习写一些小诗,歪歪斜斜的文字写在一张张神圣的稿纸上。当时我们函授站对学员的要求是一个月交一篇作品,而路老师应该是看到我的基础不好又有写作热情吧,他要求我除了一天背诵一首好诗、写一篇观察日记以外,还要求我一个星期交一篇作品。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抬举,而对于他来说,又加大了多少工作量啊。于是青春的激情在稿纸上铺展,生活的点滴在笔墨下再现,在文学的土地上,我充满了生命的愉悦。

    路老师的风格是富于鼓励,同时又是恳切的、严格的。他很少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从结构上去要求,更多的是对诗歌整体的韵味把握。比如评价一首诗歌时,他说“像地里的一棵玉米、甘蔗种在诗歌园里,有泥土的芬芳、泥土的气息和泥土的成色。”“这是没有被过滤的纯正的声音。是月光追逐月光,一片清澈的声音,我喜欢这样的声音!”有时候同一首诗,评价过了,过一天又写信来开始指责“为什么你总喜欢写这些毫无画面感的无病呻吟,总改不过来?”他的每一句话,都启发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强烈反思。就这样,在路老师的扶持下,我的诗歌之路慢慢延伸,一写一评之间,北京和一个偏远的山村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一种习惯和依赖也慢慢植进了我的生活中。

    转眼间与路老师的神交已有10个多月,从春天到秋天,在诗歌的园地里,我经历了耕耘青苗到收获小小的果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生活中不小的打击———路老师突然不给我回信了。一个周末又一个周末过去,不见了那牛皮信封的影子,不见了那一句句启发灵感的鼓励,我的周末变成了一片荒漠。

    收到那个沉重的信封,已是稍有凉意的初冬。打开一看,有一张黑白照片,背后写了“题赠南方女诗人”字样,落款是:路增杰。我寄过去的诗稿以集中批改的形式全部寄了回来。一封用双行纸写的信,夺人眼目:“谢谢你近一年以来,给了我诗歌的感觉。虽然我也当过大型刊物的诗歌编辑,如今我只是一个诗歌圈外人,在西藏高原地带从事导弹试验。这次回北京是带因先天缺氧而患病的女儿回来治病。我通过诗刊社的一个同学,以当老师的形式,重拾了一回缪斯梦,以此作为一个父亲的自我安慰,请原谅!如今女儿已脱离了生命的危险,我也要马上赶回去做我的导弹试验了,我属于那高原,那试验场;而你更多的是属于文学、属于诗歌。好好阅读和创作吧,不是每一个人都来得及带着梦想上路,也把我未来得及写的一并写上啊!”

    我把路老师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想像着一个父亲是怎样在女儿的病榻前,将诗歌作为精神的支撑,我甚至想像着路老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女儿床前给我批改作业的样子,我落泪了。

    二十多年的光阴转眼过去,尽管发黄的旧照片上路老师皮肤黝黑,没有光芒,但这种最真实的影像,还是一次次地成为我的动力。无论命运使路增杰老师走向哪一个领域,我仍然感受得到他对诗歌无限敬畏的气息———那是一种亲切的气息,那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得到自信、温暖和力量的气息!

    摄影:记者 陈健新

    通讯员 韦文红(除署名外)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