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黄立萍)近期,市民刘小姐在梧州市梦之岛某女鞋专柜购买了一双品牌女鞋,鞋子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在梦之岛消费维权服务站(以下简称维权站)人员帮助下,刘小姐很快得以退换一双。
去年9月,为给市民开设“绿色维权通道”,工商部门在全市(含三县一市)的大型卖场、超市、企业等场所共设74个维权站。时隔一年,工商部门表示,旨在缩短维权环节的维权站成效初显。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场地限制、市民维权心理等削弱了维权站影响力。工商部门表示,将指导商家做好维权站的指引、公示工作,逐步提高维权站知晓度,让更多消费纠纷在发生时就能及时化解。
维权站“难觅芳踪”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市区设维权站的场所包括南城百货、北京华联、亿佳超市(梦之岛店)、国泰广场、新城市场等。9月18日,记者走访部分卖场发现,维权站没有独立办公场地,市民“难觅芳踪”。
北京华联(新兴店)的“消费维权服务站”蓝色牌匾悬挂在客服总台内墙壁,牌匾前有石柱遮挡。大东市场维权站设在市场三楼的办公室,维权站牌匾悬挂在办公室门口,平时只在市场一、二楼买菜的市民不知道三楼设有维权站。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以下简称公消科)负责人表示,相关文件并未强制要求商家开设维权站,在工商部门引导下,市内客流量较大的卖场主动配合建起了维权站。但受场地限制,维权站大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地点。该负责人表示,为提高维权站的知晓度,工商部门会指导卖场做好维权站的公示、指引工作。
维权站协商便于双方举证
近日,市民周女士在河东某大型超市买到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的酸奶,首先想到去市消费者协会讨维权,“直接找商家,怕商家不认账。”
像周女士一样,部分市民在消费权益受损害时,会先找工商部门。市消协负责人分析,工商部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发生消费纠纷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希望工商人员在场“主持公道”。公消科负责人对此表示,市民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到维权站协商解决是较便捷的维权方法,便于双方举证,也符合消费维权的一般步骤。而工商部门设立维权站的目的,也在于要求商家积极应对消费投诉,主动承担问题商品的赔付责任。
该负责人提醒,若市民对维权站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可到辖区工商部门、市消协申诉。工商部门会联系卖场负责人,提供调解平台,协助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