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从外地来到梧州工作,第一次发现,除了常见的路、巷、里,居然还有一种叫做“级”的路名,而且,这“级”的数目还不少。
为何梧州路名会有“级”,老梧州们这样向我解释,因为市区丘陵多,人们从山脚到山腰、山顶,沿着山坡盖房子,就像是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地排上去。
步埠路一级、步埠路二级、步埠路三级、步埠路四级、步埠路五级、步埠路山顶道……望路生义,仅从梧州市蝶山区步埠路数目分明的级别,就可看出梧州人对于土地的渴求以及对资源的极致利用。
后来我查询资料得知,这些路名是1982年梧州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根据市民俗称记录下来的。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旧城区改造的不断推进,居住在“级”的市民已经越来越少,梧州再没有出现过新的带“级”的路名。
十年来,随着梧州城市的飞速发展,带“级”的路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一批别有新意的新路名则不断进入市民的视野并为大家所熟悉和认可。
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目前,梧州市区共有路167条,巷150条,里63条,级66条,其中,长洲区和万秀工业园区大部分的路都在十年前开始规划、兴建的。
道路的开拓和延伸,带来了新地名的批量增加。在2002到2012的十年间,梧州迎来了三次道路命名的高峰。
第一次命名高峰出现在2002年,当时梧州即将扩大城市规模,市民政局根据梧州的历史渊源,向市政府提出了命名方案,共有三龙大道等32条新路同时命名,并且还对新兴三路等10条已建成使用,但未曾正式命名的道路提出了命名。如今红岭片区的道路名称,也就是在那时定下的。
梧州市区街道命名,主要是在遵循国家地名条例和广西地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梧州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地理等因素而定的,原地有俗名的,以俗名或其近音、谐音命名。例如三龙片道路,因为附近龙平村、龙新村、龙华村的缘故,就主要以“龙”组名,东北-西南走向的四条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龙腾路、三龙大道、龙门路、龙江路;位于长洲水利枢纽坝址下方的大桥命名为苍龙桥等等。而新兴的大塘片区因为历史有里湖、外湖之说,故以“湖”组名,例如以一年四季来命名的春湖路、夏湖路、秋湖路、冬湖路等。
随着梧州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园区的开发也在与日加速。2002年的梧州工业园区,还是一片连绵的小山包,而经过七年多的开发建设,众多企业落户,这里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工业新区。这时,我们迎来了第二次道路命名的高峰。2009年,民政部门同时对梧州工业园区内22条主要道路路名进行公示。这些新命名的道路名称大部分与工业、园区的名字有关。梧州工业园区里最长的道路长2.8公里,其路名就是工业大道。
随着城市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梧州对于新路命名也越来越重视了。新路定名,再也不是有关部门“说了算”。一条新路的命名,要征求群众的意见,要经过专家代表的仔细甄选,还要经过城区、市两级政府的开会讨论。
2010年,梧州市再次大批命名新建道路,并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路名建议和意见,计划对红岭片区规划10条道路进行命名。长洲区民政局不但组织了辖区有关单位收集意见,还在梧州政府网、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等媒体公开征集路名,最终还根据各方意见组织了三个命名方案待选。我清楚地记得,“红岭路网展新貌”的照片登上了当时报纸的封面,市民不但直观看到了红岭新区显现的规划雏形,而且还可参与投票,众多热心市民纷纷以发送电子邮件、寄发信件等方式,对三龙和红岭片区的路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记录整理/本报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邱宗政
相关链接:近十年来,梧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与改造的步伐,城市框架逐步拉大,与此同时,梧州的路名也之不断变化着。1993年12月,梧州市区有街道75条,巷里113条,目前,市区路、巷、里、级共446条,其中,长洲区53条路\巷\里是2002年后命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