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日前,网友“我系欣子”在新浪微博发微博称,“新兴市场‘黑山羊’旁边的冰鲜摊档出售的鸡中翅即使烤到焦黑,其肉质仍呈透明状,吃起来有霉味。”10月11日,该条微博已被转发100多次。
对此,业内人士称,鉴于造假成本高,之前网上盛传冰鲜鸡中翅是人造、注胶的可能性不大,但“泡发冻肉”却是不法商家惯用的牟利手段。但因缺乏明确的证据、线索指认,职能部门无法对冰冻鸡中翅展开针对性调查。工商部门现已要求全市冰鲜行销售商进货时索票索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明确责任方。
造假疑云再起
记者曾接市民报料,称在新兴市场买到疑似人造鸡中翅,鸡中翅经沸水煮熟,肉质仍呈透明状(详见本报5月15日4版)。日前,网友“我系欣子”在新浪微博再爆料,“新兴菜市场无良冰鲜档出售注胶鸡翅。”至10月11日,该微博已被转发100多次。记者从回复中发现,有网友也曾买到过类似的劣质冻肉。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科(以下简称公消科)负责人获悉网友反映的情况后,当即通知新兴工商所执法人员进行调查。
10月11日,记者和新兴工商所负责人来到该冰鲜摊档,档主拿出了各类冰冻品的进货凭证,包括生产商的生产许可证、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进口产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工商部门表示,从各类票证判定,该摊档在售商品有进货质量凭证。此外,档主表示“市民买到问题商品可以直接到摊档换。”
“流通冻肉有不可测因素影响质量”
记者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科(以下简称动检科)了解到,在我国,进口冻肉必须在指定口岸经检验符合各项食品安全标准后,方可入境。动检科负责人表示,冻肉在-18℃~-20℃的保存条件下,保质期可达两年。但冻品进入流通环节,其保存条件是否达到保质要求是影响商品质量的不可测因素。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督部门会不定时巡查市区大型冻肉库,查看商品是否有相应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近年来,未发现没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产品进入我市。”但该负责人表示,因缺乏检测手段,很难判断肉品是否被注水等。
职能部门鼓励市民举报造假窝点
据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不法商家会将冻品解冻后泡发加重,低价出售,这“是行业公开秘密”。据工商部门透露,目前未接到冻肉被故意泡发的举报。
对此,市工商局公消科负责人表示,掌握商家造假线索的市民可拨打12315举报。此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市民发现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冻肉进入我市,可拨打0774—3898651举报。
此外,工商部门分析认为,人造品有结构简单、易复制等特点,鸡中翅的构造相对复杂,给鸡中翅注胶会花费人力、物力。多位冰鲜业内人士也以“成本过高”排除了人造、注胶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