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粤剧节期间,红线女参观梧州景点,交流粤剧发展,指导演员唱腔
一代名伶 大家风范

http://www.wzljl.cn    2012-11-14 09:13    作者:记者 高云    来源:西江都市报

  

红线女,珠三角家喻户晓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从艺60多年,出演近百支粤剧,拍摄电影90余部。代表作《荔枝颂》、《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红线女在传承传统粤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派。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何鎏 摄

    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高云)置身白云山饱览翠绿,漫步骑楼城寻觅历史,参观中山纪念堂感怀“同志仍需努力”的激励……红线女在粤剧节期间参观梧州景点、指导梧州粤剧事业发展,她说“与梧州特别有缘,特别有感情。”

    如今87岁的红线女虽然年事已高,但笑声依然清脆悦耳,说起话来依然俏皮活泼,在与梧州的粤剧工作者交流中,彰显出她作为一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的风范。

    亲和:两次来梧印象深

    到梧州市中山纪念堂参观后,红线女又赶到梧州市文化展览中心,现场指导粤剧节准备工作。她出现时,仍戴着她标志性的茶色眼镜,穿一件大红毛衣、外穿红色风衣。鹤发红颜,让人无法相信她已经87岁。

    记者从红线女身边的工作人员处得知,最近几年已经有专人负责记录这位艺术大师的生活点滴,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艺术活动,都会用DV拍摄下来。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红线女老师特意从广州赶过来,“老师大赞梧州的骑楼城。”

    据工作人员说,“尽管红线女老师年事已高,遇到跟粤剧有关的活动,只要身体许可,她都一定会到场。广西粤剧节组委会两次派员前往广州邀请红线女,抱着对两广粤剧交流的期待,她答应过来。”

    红线女说:“这是我第二次来梧州,心情很紧张、很激动、很高兴。我十几岁的时候来过一次,当时还是剧团里的第二花旦。今天再来梧州,人已经老了。”顿了一顿,她转念一想又笑着说:“不对,我一点都不老。年纪多少?年方十八,还没有出嫁呢。”自信而又俏皮的语气和表情令全场人大笑起来。

    谦虚:与梧州乐队合唱

    前天上午,红线女在排练现场与梧州演艺公司乐队合排。尽管已经是粤剧界大师级的人物,但记者眼中的红线女十分谦虚。在排练现场,她多次提到,“感谢各位给我这次机会,能再次来到广西与观众见面,到这边来看戏,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首次合排结束,红线女走近乐队,与乐师交流:“大家有什么感觉,在哪里稍快稍慢一点比较好呢?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不知道这样演奏好不好。曲子一开始,先不要敲打击乐。”八旬高龄的红线女依然耳聪目明,站在舞台中间试唱,一听到乐队伴奏中有一个音不对,立马小碎步地走到乐队旁,逐一更正。

    一连合唱三次,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红线女说:“我现在不公开表演了,但是每天都还会和着一两件乐器合唱。这首曲我唱了这么多年还在唱,你们多多给我提意见。”“头架”黄浩明表示,自己的从艺生涯也有几十年,能够为红线女伴奏一曲,依然能学到很多东西。

    严谨:亲自指点年轻演员

    老前辈做人真实、做事认真,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跟年轻人聊起戏来也是才思敏捷、观点独到。

    走上舞台,红线女立即表现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艺术敏感”。“这个雕像是谁摆在这里的?这样摆不够好看,脸要再侧一点,七分脸对着观众才好看。”红线女指着舞台上的塑像,对即将上演的剧目《大明长城》进行指导。

    一曲《荔枝颂》过后,演员和工作人员们余兴未消。“我来唱一句歌词,希望红线女老师指导一下。”市演艺公司年轻歌手作为剧目《大明长城》的伴唱,摘取了剧目中的一句唱词“一生事业总成空”进行演唱。虽然唱词简短,红线女还是立马提出了建议,“‘一生’这个词语咬字不要太着力,观众听起来就舒服很多了。”

    观看剧目《大明长城》后,红线女的想法就更多了:剧目中,以仆人“佘义”口吻作串场的话剧方法,还值得商榷;剧目的戏曲味还要更重一些……“最后一幕,袁崇焕和袁妻在狱中相聚,袁妻的心情应该是很悲哀的,花旦运用过多的水袖,就不符合人物的心情了。”

    听了前辈的谆谆教诲,青年演员们十分受用。新一代演员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也让我们看到了梧州粤剧发展的新希望。

    资料介绍: 红线女,珠三角家喻户晓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从艺60多年,出演近百支粤剧,拍摄电影90余部。代表作《荔枝颂》、《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红线女在传承传统粤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派。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11月13日,红线女老师在市政府二楼会议室与我市粤剧演员和演艺工作者座谈交流。何鎏 摄

    座谈交流

    梧州粤剧要多创新

   “粤剧艺术表演要不断前进,努力学习、生活。”这是11月13日上午,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交流会上的结语。这是她发自肺腑的话语,更是梧州粤剧艺术焕发新活力的开端。交流会上,红线女应邀与梧州市演出艺术有限公司演职人员、我市各媒体,交流粤剧艺术发展心得。

    说《大明长城》:演职人员要提高艺术修养

    由市演艺公司演出的《大明长城》在11月12日晚的开幕式上率先亮相,让红线女回味无穷,“当晚我在台下看完了整出戏,晚上睡觉时想了很多,还做了些笔记。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

    “初看宣传单时,就觉得这个戏的戏轨不错。如果说到爱国题材,必定提到长城,这是编剧的一个伏笔。”翻看着笔记,红线女说出了自己看戏的感受,“用粤剧老行话来说,这个戏很实在。”

    从剧目谈起,红线女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她告诫梧州粤剧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现在我订了六份报纸,有时间就读书看报,从事戏曲表演这一行当,我觉得应该要多接触文字,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细腻的东西,启发粤剧的表演。”

    说梧州粤剧:要多尝试创新

    对于梧州粤剧的观众群,红线女持乐观态度,“昨晚在演出现场,看到梧州粤剧还是受到相当数量民众的喜爱。”基于这种群众基础,红线女认为,梧州粤剧工作者应该更灵活一些,可以在各方面多尝试,用真诚的态度去弘扬粤剧文化。“这次,我来梧州不是玩,是学习。”红线女说,梧州粤剧与广东粤剧“同出一家”,今后两地应该要进行更多的交流。

    会后,红线女更邀约市演艺公司演职人员到她所创办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参观。

    说剧目创新:粤剧需要现代戏

    红线女说,“我现在每天到艺术中心上班时,都会留意身边变化,大家的生活状态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红线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到,要传承粤剧就要改革,改革创新就必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我觉得要让观众喜欢,这才是主要的。”

    她还说,粤剧编剧应该关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戏应该是新剧创作的着力点。一方面,演员在排演时容易深入到群众中体验生活;另一方面,也为粤剧表演带来更多切合现代生活的内容。“现代题材不一定是现代情景。”红线女强调,像新编粤剧《刑场上的婚礼》等,现代戏的范畴应该更广。

    说编剧培养:真正会写戏的人少之又少

    “剧团里没有编剧?这很难。”听到市演艺公司的现状,红线女摇着头说,“我唱了一辈子粤剧,现在还想唱,但却没有新戏可唱,因为现在真正会写戏的人少之又少。”

    针对粤剧编剧缺失的问题,红线女在交谈会上分享了一个经验。广东政府部门曾经开办过粤剧培训班,每年拿出资金定向培养20个编剧人才,第一年就投入200万元,到最后一年多达500多万元,通过这样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粤剧编剧人才的培养。

    但培养一个好编剧需要经验的积累,如何解决当前编剧缺乏的“燃眉之急”?红线女表示,自己创建的剧团也曾经遭遇到这种境况,“当时,剧团没有编剧,我便马上招了三四个剧务,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培养他们成为剧团的编剧。”

    献唱特写

    清越“红腔”唱响水都

    “大家好,大家好,听唔听得到啊?(听得清楚吗?)”未见其人先闻清越女声,人们循声翘首而望,一些心急的观众甚至站了起来。

    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踏着小碎步走上市文化中心大会堂的舞台。一头银发的她,脖子上围着水红围巾,知性端庄,一代名伶风姿不减。

    扶了扶鼻子上的茶色眼镜,红线女笑说,“梧州粤剧节,不简单,不简单。”两个“不简单”言简意赅,第一个不简单,说的是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戏曲艺术日益式微,粤剧文化却在梧州积淀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个不简单,说的是梧州大力传承和推广粤剧事业,吸引了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的粤剧界名家和学者聚首鸳鸯江畔,共谋粤剧发展之路。

    毕生致力于粤剧表演与推广工作的红线女,在晚会上也不忘叮嘱后辈,“作为一名粤剧工作者,无论担任什么角色,都要想着如何尽我们所能,为国家、为社会,特别是为观众朋友们服务。”

    “今晚,就让我来为大家唱一首《荔枝颂》。”

    乐声响起,粤韵流动。“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红腔”一开,声音清越,感情充沛,韵味十足。脸带笑意的红线女,将果农对于家乡特产荔枝的由衷热爱,以及面对荔枝丰收的喜悦演绎得淋漓尽致。

    台下,不少“拥趸”终于难掩激动,偷偷抹泪,“红线女真是宝刀不老。小时候听粤剧时她就很有名了,她演绎的‘红腔’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一直以来,我都只是通过电台、唱片听她的演唱,想不到现在能在梧州亲眼欣赏到她的演出,现场聆听的感觉真好!”

    岁月变迁,青丝变成了白发,不变的是红线女对粤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她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她甜美的唱腔拨动着老一辈粤剧迷的心弦,也吸引了新一代听众对粤剧文化的关注。

    “卖荔枝——”在最后一个高音中,粤韵与掌声融为一体,在会堂里回荡萦绕。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