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赵洋 杨宗林)近日,苍梧县京南镇合水村300多亩秋西瓜丰收,但瓜农们却个个愁眉苦脸。种植的西瓜无人问津,农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西瓜烂在地里。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农户尚未具备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另一方面却在盲目扩大种瓜面积,最终导致西瓜“卖难”,这个教训值得广大农户深思。
供大于求
西瓜四成烂在地里
11月11日,苍梧县京南镇合水村高圳组内,十多名小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着“足球”比赛,只不过踢的不是真正的足球,而是西瓜。不远处的瓜田里,有几名孩子进行着“砸西瓜”比赛。
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村民梁炳钦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8月中旬,他以每亩700元的价钱,租下15亩地种西瓜。梁炳钦表示,每亩瓜地嫁接西瓜苗投入了500多元,再加上化肥、农药等成本,不算人工在内,一亩西瓜地就“砸”进去1600多元。
11月初,秋西瓜的收获季节到了,村民们坐等瓜贩子上门,但销售情况却很不理想。梁炳钦说:“刚开始时收购价是1.2元/公斤,后来瓜贩子越来越少,现在0.5元都没人要。西瓜种植成本1元/公斤,真的亏大了。”
据了解,合水村今年共种植300多亩西瓜,目前已低价销售了六成左右,还有四成烂在地里。
问起西瓜滞销缘由,合水村村支书梁进川认为是两大原因,一是受去年秋西瓜价格高企影响,农户们大量扩种,村里西瓜种植面积比去年多了4倍;二是寒冷天气既降低了市民的消费欲望,也令本地西瓜与北海、平南等地的西瓜同时上市,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一夜暴富
村民试图“复制”经历
为何合水村今年大面积种植西瓜?记者获悉,这源于一名合水村村民去年种西瓜“一夜暴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叶金生。
2011年,叶金生租地种植20亩秋西瓜,亩产3000公斤。当时,我市秋西瓜田头收购价创历史新高,高达5元/公斤。叶金生说:“去年投入成本是4万元,最后居然卖了30多万元,净赚26万元。”叶金生的经历让合水村村民们激动了起来。
今年8月份,我市西瓜田头收购价达2.6元/公斤,村民们觉得机会来了,叶金生分析:“按照往年规律,秋西瓜价格应该比夏天的西瓜价格高。”农户们认为,叶金生种西瓜发了财,跟着他种一定没错。
于是,村里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户纷纷租田种西瓜,叶金生的种瓜地面积也从20亩扩展至60亩。
11月初,从沈阳、上海、天津等地瓜贩子的来电中,叶金生得知广西各地都在扩种秋西瓜,而北方市场受寒冷天气影响,市民买瓜欲望低。这时,叶金生觉得自己判断失误了。
叶金生说:“我是把去年赚的钱赔进去,苦的是跟着我种西瓜的农户。他们第一年种植,因技术不过关,瓜的个头小,瓜贩子不愿意收。”
瓜贩抱怨
瓜农不让“挑三拣四”
西瓜种多了,就一定卖不出?采访中,有瓜贩子出人意料地表示,北方客商不愿到京南镇收瓜。
11月15日,在我市最大的西瓜交易市场———藤县太平镇西瓜交易批发市场,记者发现西瓜销售速度平稳,批发价格为0.8~1元/公斤,不存在普遍滞销现象。有瓜贩表示,近期西瓜价格已近“冰点”,但“烂在地里”的现象不多。对于合水村西瓜滞销的事情,瓜贩子们也有所耳闻,但他们都表示不愿过去收瓜。太平镇西瓜批发代理商黄自河说:“京南镇的瓜农不好打交道。”
黄自河表示,按照市场交易习惯,客商们都喜欢“挑西瓜”,西瓜个头大小价格不一样,生瓜熟瓜价格也不一样,其中生瓜多数运往北方销售,熟瓜就近销售。
去年黄自河带着几个北方客商到京南镇收瓜,但当地瓜农却说,买瓜可以,但必须把地里所有的西瓜一次性买下,这让不少客商感到为难。
“今年到处扩种西瓜,客商不缺货源,慢慢地就都不愿到京南镇收瓜了。”黄自河表示,同是苍梧县的乡镇,沙头镇的瓜农就任由客商挑瓜,吸引了不少客商。
农业部门
农户不应盲目扩种
据了解,今年梧州市西瓜种植面积约为4000亩,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局部地区出现滞销现象。
对于苍梧县京南镇合水村西瓜滞销情况,梧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甘日文表示,在种植经济作物前,农户必须掌握好市场供求信息,不可盲目跟风种植。平时,瓜农可以登陆梧州市农业信息网,网站为瓜农免费发布供求信息。
11月15日,有外地客商主动电话联系叶金生,表示西瓜收购价将上涨。但叶金生无奈地答复,合水村的西瓜已基本烂在地里,村民们无瓜可卖。
现在,叶金生依然念念不忘去年“一夜暴富”的辉煌,并表示明年会继续种秋西瓜。他说:“市场的事谁也说不准,明年可能就能赚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