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最近,有读者反映一些小区旁,居民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在道路旁、空地上随处可见。目前,没有相应的回收建筑垃圾的正规渠道,势必影响小区环境卫生,给大多数居民带来不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部门。
西堤一路边上的一间店铺看上去焕然一新,经过的时候还可以闻到一股新装修的气味,可在旁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小堆由木板、硬皮纸以及灰尘等废弃物还来不及清理。据市民反映,类似这样的建筑垃圾在一些居民区以及建筑工地旁时常可以看见,这些没能得到及时回收清理的建筑垃圾,给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市内的一些建筑工地,记者发现大多数工地通常会有专门的车辆负责运送清理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但仍有些管理不到位的工地,存在建筑垃圾随意乱堆放的现象。
此外,市民在租下店铺或装修居室时,也会产生不少的建筑垃圾,但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装修垃圾,甚至一些不自觉的市民,会把建筑垃圾冒充生活垃圾来进行放置,随意丢弃在小街小巷中或少有人经过的地方,也是造成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的原因之一。
近日,家住大中路的小欧发现,在大中路西三巷原市计量所旁的一个路口成了乱堆放建筑垃圾地方。街坊们说,这是附近有人盖房子所遗弃的建筑垃圾及废料,堆积在这个路口已有半个多月了,一直无人过问。在金湖北路租有一间店铺的邓洁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把新租下了的店铺重新装修了一下,产生了一些废弃砖块、铁皮等,虽然量不多可是让她苦恼了好久,因为不清楚应该要把这些垃圾清理到哪里去。一些市民还认为,建筑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应该由环卫工人清理,所以大多数都是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起堆放在居民楼的楼道或居民楼下。
据了解,为加强我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及建筑工地的管理,2006年,我市曾出台了《梧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规定》,由市政管理局负责本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市建设与规划、国土、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管理,其中也明确规定建筑垃圾不同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需要放置在指定的放置点,不能和生活垃圾混合,而环卫工人只负责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
规定的出台使我市城区建筑垃圾管理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各类建筑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带动了建筑的翻新、装修愈加频繁。城市管理进程的推进,建筑垃圾运输的撒漏情况和建筑工地等乱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市区内可以临时安放建筑垃圾的点不明确,由建筑垃圾产生的问题正逐步激烈化。
梧州市市政管理局市容环境管理科科长邓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梧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和现在的社会现状有所脱节,居民以及网友对于建筑垃圾问题的反应也较为激烈。结合城市建设以及城乡清洁工程的进行,市政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制订新的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必要性,也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目前,市政管理部门也已经完成了对建筑工地、企业、运输车辆以及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等的摸底工作,在建筑垃圾处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制订了现实可行的新方案,比如考虑在每个城区设置两到三个临时安放建筑垃圾的点,明确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等。此新规定正在申请上级的批准,有望在近期内落实并开始执行。同时,邓建明建议,希望市民一方面自身能依照规定处理好建筑垃圾,另一方面在发现有随意乱扔乱放的不文明行为时,能够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共同监督管理。
■ 建议
统一堆放专人清理
笔者建议可设立小区的卫生监督员,平时监督小区内乱放垃圾的现象进行监督。此外,小区要设置一个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处,把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区分开来。每天要有专人、专车定时统一清运,并要求居民在统一规定的时间里投放垃圾。其次,为方便清运,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可要求装修用户将砂石、砖块、瓷砖、纸皮、木屑、塑料等垃圾进行分类,分类后用水泥袋等把建筑垃圾包装好,减少污染。最后,居民要自觉养成爱护小区公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不能随时随地倒垃圾,居民也不要偷倒建筑垃圾。(卓尚坤)
加强监管巡查力度
居民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在道路旁堆放,既妨碍了居民的出行,也影响了市容,笔者认为减少建筑垃圾乱堆放的现象监管是关键所在。要加强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加强道路的巡查力度,可以分片分区落实管理责任人,每天至少要巡逻两次,发现乱堆建筑垃圾要求事主及时清理或搬运,做好每天的巡查记录;二是增设摄像头。在一些重要地段增设摄像头进行监管,遇到乱堆者及时地通知其本人进行整改;三是设立禁止乱堆建筑垃圾温馨提示语,提醒市民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李自进)
明确倒放点方便市民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在偏僻的龙母庙对开河岸或者在十二步梯的河岸上,都有乱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存在。要想杜绝到处乱倒建筑垃圾现象,最好在以上所提及的地方设置监控录像,一旦发现有人乱倒时,及时制止和处理。
另外,笔者认为可在市区范围内增设几个允许倾倒建筑垃圾的地点,并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倾倒建筑垃圾。(黎生)
上门回收建筑垃圾
笔者期盼城管、环卫、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转变思路,加大投入,早日开展建筑垃圾的上门清理回收,让垃圾以符合环保标准的方式得到及时处理。同时,各社区居委会、物业也要加强监管,对那些随意堆积大量建筑垃圾后不负责清理的居民进行劝阻,甚至对其身份予以公示,让他们自己为破坏小区环境的行为付出代价,从源头解决问题,实现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的目标。(何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