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金铭)12月3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率领调研组到我市,就我市防灾减灾能力“十二五”专项建设规划制订、今年自然灾害应对及救灾情况、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调研组表示,将把在梧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委,为梧州的防灾减灾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
调研组成员包括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葛全胜,委员会秘书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委员会专家、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卫敏丽,委员会专家、中国气象局秘书王亚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科技标准部助理研究员杨佩国。
市领导全桂寿、竺坤松、何棠、陈澄波,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冯志陪同调研。
在座谈会上,市委副书记全桂寿表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希望调研组根据梧州的实际,向国家及有关部门大力争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支持,帮助梧州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副市长何棠代表市委、市政府汇报了我市防灾减灾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据介绍,我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专门制定了《梧州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十二五”专项目建设规划(2011-2015年)》,通过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开展地质灾害整治、加强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预案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等措施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虽然目前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还比较弱,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秦大河强调,梧州市是全国首批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在堤防建设、地质灾害整治、城市内涝防御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在中长远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困难,梧州市要继续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的规划,争取资金加快建设防洪基础设施,加快小山塘、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体系建设,解决好生态薄弱点的地质灾害整治,利用遥感设备等先进技术加强监测,加强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增强防灾减灾的综合利用。
调研组表示,今后将争取在国家资金和政策上向重点防洪城市的倾斜,加快防洪基础设施、地质灾害整治、城市内涝防御、防灾减灾储备仓库等项目建设,支持梧州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调研组还先后到“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现场、河东防洪堤、珠山实地考察,了解我市近年来在防灾减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