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东荣) 当前,市区主要道路的路灯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近日连续有市民致电本报,认为一些道路更换节能路灯后,晚上人行道上的照明不足。
据了解,从10月起,相关部门对市区65条主要道路和部分次要道路的路灯进行升级改造,换装新型LED节能灯,数量达5800多盏。
“现在大力倡导节能环保,改用节能灯当然是好事,但新路灯能够再亮些就更好了。”一些市民在电话中提出。12月5日上午,家住新兴三路芝麻城小区的市民董穗灵致电本报反映,新兴三路路灯升级改造后,路灯照明的范围明显比原来小了,而且人行道区域偏暗,不便于晚上出行的市民。
当天傍晚路灯亮起后,记者到已完成路灯升级的新兴二路、新兴三路、西江路、西环路等路段走了一圈,观察了新路灯的照明效果。从直观来看,这些道路沿线灯光主要集中在机动车道路面,而人行道范围的光线明显不足,并且一些地方光线反差容易产生视觉盲区。“市区一些道路更换LED节能灯后,路面灯光较更换前集中,而道路沿线人行道区域则比较暗。”某出租车公司司机谢养年说。他还总结近期夜间行车经验提出,由于节能路灯的光线主要集中在机动车道路面,开车的时候较难看清楚在人行道上等车的乘客,一些乘客也因此到机动车道上等候出租车,这十分危险。
采访中,不少市民担心,人行道灯光不足会影响市民安全出行。家住上冲小区的市民张月奎表示,人行道上灯光不足的环境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新兴三路两边的绿化树长得较为茂盛,若晚上没有路灯,走人行道上着实有点害怕。”董穗灵说。
据警方介绍,从“两抢一盗”案件的作案规律看,夜间没有灯光或者灯光微弱地段,发案率明显比灯光充足地段高。
“更换LED节能灯前,市区不少主干道的照明条件已经很好,为何要把还在正常使用的路灯更换为LED节能灯?”一些致电本报的市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市政道路路灯改造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路灯资源的效益,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路段综合照明因素,使节能升级改造与方便市民出行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