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人贩子校门口强抢学生?警方称未接到报警

http://www.wzljl.cn    2013-01-11 09:38    作者:记者 孔妮    来源:西江都市报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孔妮)“昨天下午工小门口又出现拐子佬强抢学生的猖獗事件……道听途说,但是值得加强注意。”1月9日下午4时许,网友“梧州小事睇真D”在新浪微博发出了一条信息,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这条信息随后在梧州市民中不胫而走。

    1月10日上午,工厂路小学副校长叶鉴贤表示,截至当日上午,暂没有家长和学生向学校反映遇到该类事件。市公安局方面则表示,辖区公安机关也未接到群众就该事件的报警。

    传言越传越“邪乎”

    “工厂路小学门前强抢小孩”的微博一出,便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家长QQ群内转发次数特别多,家长们对于“强抢”二字尤为关注。

    昨日上午,记者与网友“梧州小事睇真D”取得联系。该网友告诉记者,这条信息是一位陌生的QQ网友在三天前发给他的。这位网友并不在其QQ好友行列,所以他也不知道是谁。1月9日他看到这条信息后,就将信息内容转发上了微博。

    这条微博被越传越“邪乎”。1月10日中午,一位家长向记者生动地形容当时“人贩子强抢学生”的一幕:“当时正是放学的时候,人也比较多,人贩子当众强拉学生,学生大呼救命引来人群,最终才得以脱身。”末了,这位家长却说,这一幕她也是听他人说的,非亲眼所见。

    不少家长在采访中都表示,该条微博最夺人眼球的是“强抢”二字,真没想到现在的骗子竟然这样猖獗。

    无人报警不能确认

    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工厂路小学附近商铺的店主和该小学的门卫,他们都表示,近几天他都没有看到有人强抢学生的情况出现。一位店主提出疑问:“在这样热闹的街道,要强抢学生,一定会造成很大的轰动,可我没见到。”

    工厂路小学副校长叶鉴贤告诉记者,学校从1月9日早上得知这一条信息,但目前暂时没有家长和学生向学校反映遇到该类事件,所以尽管不知道这次消息是真还是假,学校方面都认真对待,向学生和家长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

    梧州市公安局公共关系科负责人表示,警方在获悉微博上的相关信息后,立即与工厂路小学联系并了解情况。该校表示未接到家长和学生的反映。为了慎重起见,蝶山公安分局随后对近段时间整个蝶山辖区内的报警情况进行核查,也发现并未接到上述案件的报警。“因此不能证实是否有此类案件的发生,若真有此事,请受害群众尽快报警。”

    该负责人分析,一般来说,拐带小孩的案件多数发生在乡镇和县城,在市区热闹的街道较少见,而且被拐带的小孩以3至5岁为主,拐带小学生较少,微博中所讲的“强抢”小学生的情况,就更加罕见。

    尽管如此,警方还是提醒,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拐骗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公安部门也会在小学附近加强巡查,以防拐骗事件的发生。

 

 

■ 时评

谣言“宁信其有”未必是好事

  

    1月9日,一则“工厂路小学昨天又现人贩子强抢学生事件”的信息出现在新浪微博。其“惊爆”的内容,很难不引起人注意。尽管该网友已注明此事为“道听途说”,未经证实,但围观网友当中,存疑者有之,担忧者有之,乃至言之凿凿者有之。

    然而,经本报记者昨日多方采访求证,均无法从学校、学生、警方口中证实其事。换言之,该事件是否曾于近日发生过,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谜。对于事件的真相,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但从网络上人传人的说法看来,这一事件似乎已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出于对孩子人身安全负责的考虑,重视并选择“宁信其有”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加思考、不理性辨别,就盲目地在网络上传播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我们不妨对这一网传事件进行假设推敲,应该不难发现当中存在不少疑点:人贩子怎会选择在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段公然抢学生?正如有一位网友所质疑的,“抢小学生不太可能,已经六七岁大的孩子也不好控制”,加之学校附近就是派出所,如此大动静,为何没有报警?如果真的发生过这一事件,为何至今仍找不到一个目击者?……

    纵观这一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更多的人都疑惑地选择相信事件是真的,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诘问校方、警方,“要一个说法”,甚至社会上还流传出一个“人贩子拉扯学生”的形象情景再现版本。

    事件是否发生过,无人能证实。但据记者采访获悉,确有老师听到社会传闻,引起了对孩子安全的警惕,于是才有了学校播放广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举措。但信息传播到网络上,哪怕未经证实,多数人还是选择相信,演变到最后,捕风捉影者越来越多,网络谣言也越传越歪。在这一事件当中,谣言已不是用来增加恐惧,而是用来为恐惧辩护。

    事件越重要、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越大。需看到,谣言产生有其推动或倒逼真相出现的积极一面,但另一方面也为某些情绪的酝酿制造了温床。

    面对网络信息,我们应该持一种警惕的态度。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开放复杂,信息五花八门,来源难辨真伪,更需要的是理性对待、冷静分析,而非盲目传播。如果对待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信息,未经证实之前,都用恐慌的心态去“宁信其有”,未必是一件好事。

    诚然,我们不仅要澄清网络谣言,更要关注谣言折射的社会心态、社会现实;不仅要呼吁公众“擦亮双眼”、明辨是非,更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及时透明公开信息,铲除网络谣言孳生蔓延的土壤。

    (寒战)

编辑: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