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草鱼7元一市斤,开边鱼8元~8.5元。”1月24日,南中市场、大东农贸市场新开设两家由人和仁兴淡水鱼合作社供货的“农农对接”售鱼摊档。实惠的鱼价,系着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标签的鲜鱼受到市民的青睐。
“农农对接”,是将农民合作社与销地的农贸市场直接对接的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让市民买上便宜菜。“农农对接”在我市是新鲜事物,对整合农民规模生产、保证稳定供货数量,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求高。梧州市水产畜牧局相关人士表示,人和仁兴淡水鱼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值得广大农民借鉴。 价格便宜稳定供货缺一不可
当天上午,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买菜的市民普遍关注两类问题,一是价格,二是产品的质量安全。
据人和仁兴淡水鱼合作社负责人黎东强介绍:“相比其他零售摊档,由合作社供货的鱼有两大优势,一是减少批发市场环节,在零售终端上每市斤比同类鱼低1元~2元。二是鱼身上绑着农业部批准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标签,令市民买得放心。”
梧州市水产畜牧局兽医与药政科工作人员表示,具有“绿色无公害”标签意味着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其质量可追溯。市民可凭标签上的密码用上网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查询所购买的草鱼是否为无公害产品。
除此之外,该合作社对草鱼的口感信心十足。黎东强说:“合作社的草鱼来自江河网箱养殖,部分出口香港,出口后鱼价飙升至40元~50多元/公斤。而合作社供应本地的鱼价根据市场供求以及市民接受程度来设,梧州市民也普遍觉得实惠。”
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海贵表示:我市部分水产合作社“重视养殖,不重视销售”,令生产和销售出现脱节现象。据悉,目前梧州市共有15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但绝大部分合作社过于精打细算,未启用产品标签。只有人和仁兴淡水鱼合作社是唯一一家正式启用“绿色无公害”产品标签的合作社,也是我市唯一的一家进行“农农对接”的合作社。
社员合作方式独特
据记者了解,人和仁兴淡水鱼合作社位于苍梧县岭脚镇人和街,成立于2010年。短短两年时间,已发展社员近200名,在浔江江面上网箱养殖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每天可稳定供应7500公斤以上的网箱鱼,合作社固定资产达数千万元。
相比其他传统的农民合作社,该合作社的分配制度较为独特。社员们有两种入股方式。
第一种是“股份制”:即数人或十人组成共同体,每人占一股,社长额外再占一股。网箱、技术、饲料、鱼药全部由社长免费提供,社员喂鱼、打理网箱还能领到1000元工资。等待鱼售出后扣减各种成本,股东们按股份分配利润。
另一种合作方式自由度较大:合作社里帮助社员向农信社等机构担保贷款,社员自己出资购买网箱、饲料、鱼药,享受合作社“团购”优惠,养成鱼后合作社可以代销,社员也可自销,所得全部归社员所有,合作社不收取费用。目前绝大部分社员愿意合作社代销。
两种自由灵活的分配制度、利益分享方式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同,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合作社再次增加5000平方米的网箱养殖规模。
合作社对社员最大的约束,就是养鱼规程要求严格。社员们投喂的饲料必须符合国家《鱼用配合饲料安全指标限量》的要求,禁止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物医治鱼病。严格执行休药期标准、养殖档案记录、苗种来源、鱼药鱼饲料、产品销售等溯源记录、病死鱼无害化深埋等制度,这令草鱼的质量得到保证。
(本报记者 赵洋 实习生 李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