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民生”出点子
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孔妮)2月20日下午,出席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审议中,涉及民生的话题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代表纷纷为解决民生问题建言献策。
配套设施建设但愿不“迟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红岭新区及拓展区开发建设步伐”,对此不少代表表示,期待梧州变得更美丽。与此同时,代表们也建议,城市建设中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千万不要“迟到”,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对此予以重视。
市人大代表周桂红说,公厕和垃圾中转站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配套设施,也事关一个城市的形象。近年来,不少梧州市民反映“公厕少,如厕难”,或者垃圾中转站建在小区旁影响居民生活卫生。建议相关部门要重视这些事关市民百姓生活方面的设施建设,例如在主要街道、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适当增加公厕。此外,红岭新区正在建设当中,要在规划时提前考虑垃圾中转站的选点。
市人大代表李悦说,城市建设要有前瞻性,规划时要考虑公共设施的配套,例如公共交通、停车场、地下管道、休闲娱乐场地等,一定要避免新区成型后再找地方建配套设施的做法。
微型企业发展还须扶一程
就业是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而鼓励创办微型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昨日下午的分组审议中,不少人大代表对微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林进亮说,如今出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要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创办微型企业。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微型企业要顺利地发展壮大,一定要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其中,资金不足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一个瓶颈。建议有关部门要做好定期对微型企业的回访工作,及时了解创业者所面临的难题,为其做好引导和解决工作。
市人大代表莫锦光建议,微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对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和创业者进行交流,指导他们调整和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创业项目。另外,微型企业的招工也是一个大难题,相关部门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多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些市人大代表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看法。
市人大代表李福标是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他说,报告提到“统筹规划养老设施布局,推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筹建1所大型医疗养老机构、1所综合性老年大学,每个城区分别建设2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对此,他很是欣慰。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也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梧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不少年轻人都在外拼搏,无法照顾老年人,因此,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希望报告中所提到的养老试点能够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如家式的养老服务,也为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免却后顾之忧。此外,他建议加大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都能够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让青少年志愿者、义工等一些社会力量能够参与其中。
展望未来更振奋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郑玉华)2月20日下午,列席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就“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委员们结合梧州发展的实际、群众关注的热点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委员们的发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项目建设等方面来展开。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市去年所取得的成绩的回顾令人欢欣鼓舞,报告提出的今年的发展目标更是催人奋进。
市政协委员陈曦表示,去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等方面,我市增速排名在全区前列,这意味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红岭、南岸片区的建设,‘三冲’地质灾害的整治,铁路、高速等交通网络的形成,梧州的城市品位不断得到提升,这充分说明了我市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市政协委员肖明辉在讨论中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民办的12件实事,更是涉及医疗、教育、文化、城市建设等民生的方方面面,“我们期待明年看到梧州市更大的变化。”
市政协委员周庆梅表示,新兴三路缺少港湾式停车站,人车混行的状况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而且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群众要求改造新兴三路的呼声不断,她也多次通过建议呼吁政府尽快解决该问题。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工程,重点抓好新兴二路三路主次干道改造,这说明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的呼声,相信群众的愿望很快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