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市为数不少的民办幼儿园,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幼儿的学前教育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立幼儿园学位紧张的情况。但是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收费标准等问题,一直备受各界诸多评议。作为我市学前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幼儿园,该如何发展及管理,成为了市民尤其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今年“两会”期间,我市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方能促进民办幼儿园良性发展。
■记者观察
民办幼儿园发展遭遇“瓶颈”
2012年11月16日,网友“人民人民”在梧州零距离网网络问政平台发帖,反映“小红星幼儿园无证办学”,存在“教师无证、校车超载、收费高、教学质量差”等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封。帖子一出,立即引起不少关注。
2013年1月18日,本报记者曾就梧州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办学问题作专题报道。报道由小红星幼儿园遭停业整顿一事切入,对民办幼儿园办学所存在的困难,以及亟须改进的方面深入调查采访以及剖析,发现在“黑幼儿园”的背后,是民办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尴尬。
现状:民办幼儿园面临资金短缺
教育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资金短缺是目前民办幼儿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的最大障碍。为解决民办教育的资金问题,许多民办幼儿园除了靠自身投资外,只能依靠学费收入“以学养学”。金太阳幼儿园园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入托费是民办幼儿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一笔费用,除了要负担教师和员工的薪酬福利外,还要支付幼儿园场地租金、日常开销、物品添置等多项费用。
而资金的紧张,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记者连日走访市内多家民办幼儿园,发现部分幼儿园均存在场地狭窄、活动场地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采访中,部分业内人士均提到,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办园场地都是租用的,场地窄小,局限性大,“一是原有场地租金抬高,继续办学难以为继;二是另外的符合办学条件的场地很难找,即使是找到了场地,租金也很高。这部分增加的办学成本,若直接摊派到学费上,很多家长难以接受,这些均使得继续办园变得困难。”金太阳幼儿园园长直言。
瓶颈: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制约发展
另一个令家长们担忧的,则是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问题。“民办幼儿园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幼师的教学素质如何、教学质量怎样,我们作为家长,并不十分了解。”在一所公立幼儿园门口,正等着接孩子回家的郭琳英对记者说,她与其他家长曾交流过,认为目前市内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学历不高,“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在拥有更强师资力量的幼儿园中成长。”
记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关于师资质量问题,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庙小招不来大和尚”。据多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反映,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幼儿园很难招到优秀教师。据了解,民办幼儿园招聘的幼儿教师一般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等待分配的学生,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经过短期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后也能上岗。由于幼教工作繁琐、责任压力大、教师工资待遇低等原因,本科生并不愿意应聘幼教工作,或干一段时间就会离职,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了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民办幼儿园要取得办学的“身份证”,就要在办学条件上达到审批标准。然而,由于资金、场地、师资、软硬件设施等种种因素的限制,民办幼儿园要取得办学“身份证”并不容易。其实,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困境早已引起了市政协委员的关注。去年,民盟梧州市主委就我市幼儿“入园难”问题提交了提案,其中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就提到“办学力量不平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整体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且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并提出不仅要“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提升器办学水平”,还要“加强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我市,撑起“半边天”的民办幼儿园,在发展中屡遭“瓶颈”,应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引导管理,以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提高其办园水平,已迫在眉睫。
代表委员看法
合力破解发展困局
目前,我市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受资金、场地、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正处于挣扎生存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多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认为,除在宏观环境中给予民办幼儿园更大的扶持力度、规范管理外,更应从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逐一破解限制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局。
集社会力量助力其发展
对于我市民办幼儿园资金不足、投入无方向、师资薄弱、办学环境的困境,市人大代表、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黄卉表示,希望教育部门把学前教育列入今后的工作重点,并大力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民办幼儿园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她建议,应集中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公益力量和资金,帮助民办幼儿园发展。同时,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规范我市民办幼儿园的准入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其办学水平,缩小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教学差距。
“公办”“民办”在教学上“手拉手”
民办幼儿园占我市学前教育机构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是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目前急需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组织有针对性、多样化的培训。市人大代表长洲区教研室主任石汉兰提出,民办幼儿园应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制度,“幼师所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因此要针对孩子成长时期多变的特点,创新培训方式。”她建议,可以通过网络培训,推进城区间、县市间的教学互动。民办幼儿园自身也应多举行各类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同时,公办应与民办幼儿园在教学上“手拉手”,“公办幼儿园拥有相对优秀的师资,可以带动民办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
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市政协委员李锦钊认为,相比于我市人口快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增多所带来的子女就学需求,我市的学前教育发展显得滞后。“由于幼儿园的盈利并不能立竿见影,这就导致了许多民间资本乐意投资收益快的商业,而不愿意投入学前教育的建设。”
李锦钊建议,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特别是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对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办学给予更多政策倾斜,例如对开办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手续要开辟绿色通道,在师资资源的分配、办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适当的照顾,幼儿园的水电应按居民水电计费等。
强化办学准入制度管理
要民办幼儿园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市政协委员莫敏认为,首先应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她建议,首先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的管理,对幼儿园的登记注册、办学许可进行严格管理;其次要规范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管理和培训,要求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均需要有相关执业资格;再次要规范幼儿园的收费和安全管理,让入托儿童的家长能够放心。
主管部门回应
多措并举探索办园出路
我市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在资金、设备、师资、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大力引导和扶持,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学水平,让其普惠性在学前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实践探索。
记者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了解到,从2011年起,我市启动了梧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民办幼儿园扶持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规范幼儿园管理工程、科学保教工程等,全面发展我市学前教育。
资金倾斜大力扶持
据了解,我市已制定学前教育奖补政策,对民办幼儿园发展和城市学前教育发展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其中,去年我市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94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支付园舍租金、补充玩教具和保教生活设施设备、校舍维修改造、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等方面。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全市获得奖补的297所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将不高于本区域内同等级公办幼儿园,面向社会和广大家长提供普惠性服务。此外,还有399万元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用于对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园的幼儿园进行奖补和支持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办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以评促建”鼓励办学
从2011年起,我市每年还举办了梧州市优秀民办幼儿园评选活动。在2011年的评选活动中,市教育局组织了各城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管理人员、我市的自治区示范园园长到民办幼儿园进行实地指导,结合每所民办幼儿园自身特点提出发展建议,最后评选出8所优秀民办幼儿园,各予以1万元的奖励。
这种“以评促建”、“以奖代补”的做法,促进我市不少民办幼儿园对自身保教质量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2012年,我市民办幼儿园佳佳幼儿园的课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申报市级课题成功立项,这在我市民办幼儿园中是前所未有的。
加强幼教岗位培训
为加强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市教育部门每年都会拿出专项经费开展师资培训。近两年,市教育局共举办学前教育各类培训班,培训民办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教师、保育员1000多人次。通过邀请区内外幼教专家到我市讲学,组织学员到各级示范幼儿园跟岗、到学前教育先进地区考察,以及开展业务竞赛、教学观摩、交流研讨等等,加强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民办幼儿园师资专业素养。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完善,我市一些规范化发展的民办幼儿园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如小红花幼儿园、恒祥幼儿园、蝶山教育实验幼儿园等在家长中颇有口碑,这些幼儿园为我市民办幼儿园今后的发展起到带头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