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梧州市蝶山区夏郢镇思安村出现一件新奇事:春节期间,村干部们当起了保洁员,每日驾驶着垃圾车,义务清理村里22个垃圾池内堆积如山的垃圾。
据悉,村干们亲自清垃圾是为了计算劳动成本,为下一步向村民们收垃圾处理费做准备工作。有基层干部表示,农村垃圾池建起来容易管来难,思安村做法值得借鉴。
垃圾包围农村
思安村浓缩着梧州数百个村庄相似的现象。近年来,梧州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消费工业品。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却成了化肥、农药的包装袋,各种包装食品的塑料袋、玻璃瓶,以及橡胶、电池等化工产品。
原来谁家有红白喜事要办酒席,用的都是村民们从自家带来的碗筷。现在主人家直接购买一次性的塑料碗筷,吃完就扔。
问题随之而来。城市垃圾可以转运处理,农村垃圾却无人顾及。村民们有的将垃圾倒在屋边,有的倒在山坡上,有的倒入离家不远的小河里。于是,河水由清转黑,成了垃圾场。
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日益增多,令农村垃圾日渐向“毒害化”发展。
思安村村支书蒙式康表示,如果不加以遏制,恐怕有毒垃圾会缓慢地渗入土地,渗入溪流,不仅损害村民的健康,损害农作物,也将污染城里人喝的水、吃的菜。
垃圾费难收
从年初七开始,思安村的5名村干部就开着一辆拖拉机清运垃圾,奔赴11个村民小组的22个垃圾池,将垃圾运至数公里外的夏郢镇镇区处理。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的垃圾,常熏得村干们流眼泪。
思安村村主任罗雪琼表示,22个新垃圾池于去年10月份建成,但这只是向村民提供了扔垃圾的地方,若不做好建成后德常态管理工作,会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平时无人愿意管理和清运垃圾,扔垃圾的人多了,时间长了,村里的垃圾池就满了,久而久之就堆成了垃圾山。
“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多,产生的生活垃圾也特别多,村民们意见越来越大。”罗雪琼认为,思安村模仿市区进行垃圾转运处理收费,是唯一可行的长效机制。
然而垃圾费应该收多少?怎么收?村干和村民都一头雾水。蒙式康表示,亲自清垃圾才能知道成本有多大,村干们日后向村民收垃圾处理费时就心里有数了。
蒙式康说:“未来三、四个月内,村干们还将义务清垃圾,直至建立起长效机制为止。”
思安村做法值得观察
梧州市新农办工作人员陆振游表示,我市去年共为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修建垃圾池。除此之外,还赠送一辆价值3万多元,供运输垃圾用的垃圾车——中型拖拉机。
对于后续管理问题,新农办的建议是,村委将作为集体资产的垃圾车承包给单位或个人,承包者可以利用垃圾车干农活、跑运输盈利,但平时必须为各村民小组清运垃圾,然后用垃圾清运费抵偿部分承包费,或许村委解决了垃圾清运问题外还有承包费盈利。
对于陆振游的说法,思安村村主任罗雪琼认为不可行。罗雪琼说:“不少人打过算盘后认为垃圾清运费远远高于承包费,于是就退缩了。”
夏郢镇镇长黄英武表示,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夏郢镇思安村、竹坡村都修建了农村垃圾池,也同时遇到“管理难”、“收费难”、垃圾池内垃圾成山的难题。
黄英武说:“这是新时期的新问题——不少农民世世代代未接触过‘垃圾费’。这个问题以后我市每个村庄都会遇上,思安村的做法值得观察。”
西江都市报记者 赵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