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眼中,殡葬师大多由男性担任,但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在梧州市的殡葬行业里,女性顶了半边天。梧州市松鹤园殡仪馆里共有15名一线女员工,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22岁,其中10名拥有大专学历,大部分工作人员获得殡葬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的中级证书。
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在寂静的殡仪馆中,她们美丽的背影总是与悲戚相伴,默默地为逝者留下最后的尊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和其他女性一样,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
3月6日,梧州市殡葬行业纪念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在松鹤园召开。会上,已从业四年的“90后”殡仪服务员小刘袒露心声:“作为一名殡葬业女职工,一方面我们在事业上正不断得到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却面临着年龄增长和成家难的问题,我们承受着心理和来自社会的压力。”
当天的座谈会,不但邀请了在殡葬专业领域很有声望的前全国人大代表徐涤,还邀请了来自梧州市民政局、梧州市殡葬管理所的部分在职及退休女职工。如何在种种压力下经营好婚姻和家庭,成了本次座谈会的热门话题。
需要社会关爱理解
“30年前,我光荣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参加人大会议的时候,我心里面想着的是,我再也不是那个被人歧视的‘棺材妹’,我们有技术,有地位,有说话的地方。”徐涤1975年入行,是梧州市第一批也是第一个殡葬业女职工,从抬着棺材在山上为逝者开辟陵墓,到筹备设备说服群众火葬先人,她用自己的奋斗史鼓励殡葬业的女职工坚持做好本职工作。
而一名已离开一线殡葬行业的师姐前辈,则讲述了自己曾经的“尴尬”遭遇:“当年作为大学生,我投入到这个行业,虽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同事们却劝我不要把自己的真实名字和住址告诉‘外人’,以免遭来群众和邻居的歧视。”
“虽然行业特殊,我们也只是普通人,想做平常女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家庭,因此企业或单位若能为我们解决子女入学、交通等后顾之忧,是最好不过了。”她认为,很多类似的女性专业技术人才,面对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建立或变故,很可能会面临难以处理沉重的社会压力的难题,需要社会力量的理解和关怀。
梧州市高级殡葬师小杨则表示,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行业歧视观念,或许较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而针对一些从事特殊工种、行业的女职工可能在社会或家庭遭受不平等待遇或者不理解,此时妇联等有关部门更应开设相应讲座,帮助大家克服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