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赵洋) 近日,梧州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评选出40名2012年度“农村种养增收致富标兵”,其中,返乡农民工占了过半人数。
记者了解到,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开阔了眼界,他们回乡创业时不像以往只会埋头耕种一亩三分地,而是更多地考虑面向市场发展特色农业,因此,更容易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赚到钱却不牺牲环境
2008年,长期走南闯北的李欣了解到玉兰花叶脉销路好,就返回家乡苍梧县大坡镇交村,建起了花叶漂洗池和加工大棚。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他建立起玉兰花叶脉协会,组织村民统一种植和加工销售玉兰花叶脉。
事业刚起步,李欣就遭到当头一棒。由于制作叶脉时需要将叶子放置在河水或鱼塘里浸泡,这导致村庄的小河、池塘布满腐臭的叶子,村里的环境因此受到污染,不少村民有了怨言。
是继续用原有的方法生产还是放弃玉兰花叶脉加工业?放弃是不可能的,只能走科学发展之路!一番调研思考后,李欣找到了应对之策:利用村里的水田污泥沤叶子,这样叶子既能腐烂,水田又能得到肥料。经过实践,交村人实现了无污染生产叶脉的梦想。
如今,交村玉兰花叶脉产业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产品走向欧美市场。2012年,交村产玉兰花叶脉超过10亿片,916户社员每户平均收入超2万元。
面向市场发展特色产业
回乡发展特色农业并取得成功的不止李欣一人。藤县金鸡镇旺国村村民李健兴在广东深圳多家高档酒店工作过,得知灵芝产品销路好,李健兴于2009年返乡经营鹿角灵芝和金针菇。
2011年,李健兴成立合作社,建起100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带动38户农户种植了20万捧灵芝,当年产出干灵芝3000公斤,加工灵芝酒5000多公斤。因产品销路不愁,社员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藤县塘步镇禤洲村历来有种植黑皮冬瓜的传统,但由于村民们缺乏标准生产技术、缺乏销售门路,村里的冬瓜产业一直停滞不前。2005年,在外打工的祝少俊返乡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农户生产,统一品牌销售”。他成立了丰硕冬瓜合作社,在竹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起冬瓜销售基地,保价收购黑皮冬瓜进行统一销售。
经过数年发展,禤洲村已成为黑皮冬瓜特色专业村,产品销往南宁、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村里的农户每年每亩增收达500多元。
“致富能人”中返乡农民工占过半人数,对此,梧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甘日文认为,不少农民工在外打工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只要政府部门引导得当、服务到位,农民工回家自主创业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