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胡亮)3月14日,梧州市工商局举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座谈会。会上,食品安全管理、消毒餐具质量、食盐价格波动等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话题。
“无公害”标签随意贴
“我们巡查发现,市区一些超市部分贴着‘无公害’产品的来源渠道不明。”市水产畜牧局代表发言说,当下,食品安全受到市民群众的极大关注,市面在售的“无公害”产品广受欢迎,但部分超市、卖场在售的“无公害鸡蛋”、“无公害鱼”等产品的索证索票工作不到位,容易导致“伪无公害”产品混入市场。
该发言代表建议,职能部门加强对“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宣传教育,防止商品乱贴标签,误导消费者。加强对卖场“无公害”商品索票索证工作的监管。职能部门可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打击危害市民餐桌安全的不法行为。
餐具消毒监管滞后
“消毒餐具还残留水渍”、“密封的消毒餐具内有小虫”……一直以来,消毒餐具的消毒质量广受市民关注。座谈会上,市消协负责人表示,消毒餐具的消毒质量应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
对此,市卫生局代表在会上发言表示,2009年以前,消毒企业处于监管真空期,2010年起,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卫生部门正式接管消毒企业。近几年,卫生部门通过加大对消毒企业的监管,指导消毒企业进行整改,取得一定成效。
但消毒企业经营门槛低,相关监管法规存在滞后性,且存在多头监管现象,卫生部门只负责消毒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无权对消毒企业的选址布局、消毒工艺流程等提前介入指导。针对目前的“监管短板”,卫生部门已向上级部门反映。
擅自提高食盐价格
物价也成为昨日座谈会的讨论焦点。
近来,物价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市面上部分品种的食盐售价异常。家住工厂二路的某女士发现,部分注明建议零售价是1.3元的食盐,商家将售价提高至2.5元。针对这一现象,有粮油经营者表示,目前,我市食盐改由中间批发商配送,流通环节增多了,售价层层加码,零售商只有提价才能“不亏本”。
市物价局代表发言称,物价部门已注意到食盐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向食盐经营店铺下发《关于食盐零售价格的提醒告诫函》,提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价。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在会后也表示,物价部门会继续跟进了解食盐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