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梧州市市区最后一座人行天桥———一中天桥,被正式拆除。这座桥在陪伴梧州市民走过了12个年头后,终于完成了她的使命。
由于旺城广场项目建设的需要,横跨一中初中部入口的钢架桥须进行拆除,为保障市民和施工安全,有关部门在16日对大学路(一中校门对开路段)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当天上午8时许,拆桥的设备准备妥当,两台吊机分别在桥身底下两侧待命。9时左右,施工队伍开始对一中天桥进行拆除。
市第一中学的工会主席林汉来9时30分左右赶到现场,默默地注视着这座桥在施工人员的手中被拆解。林汉来1976年来到市一中任教,至今已在一中工作了35年。“天桥要拆了,心里真有些舍不得,毕竟她为一中的师生服务了十多年。”林汉来无比感慨地说,天桥建成的那天,他因为脚受伤且住得比较远,没能在现场见证。如今天桥要拆了,他无论如何也要来看这座桥最后一眼。从这座桥开始拆,一直到拆除完毕,林汉来足足站了5个多小时才离开。
在得知一中天桥要拆除后,林汉来还打电话叫来了两名热爱摄影的一中退休教师过来拍照留念。退休教师李老师给记者回忆起当年天桥建成的情景:“那是2000年8月的一个晚上,天气很热,因为天桥正在施工,当时的大学路也是像今天这样被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天桥是分成两段吊装起来的,然后慢慢挪动接驳起来。我还用胶卷相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可惜的是,当时拍照的底片早已找不到了。”李老师遗憾地说。
另外一名一中的退休教师梁老师,当天上午也背着相机过来,打算给天桥留下最后的影像。“这是市区最后一座人行天桥了。”梁老师说。
当天中午,一中初中部的几名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相机、手机,记录下天桥拆除的过程,“日后,我只能看照片来怀念这座天桥了。”一中一名初三的学生小林告诉记者。而1999年曾就读一中初中部的穆小姐也回忆说,“一中天桥建成后,我去图书馆和实验室再也不用担心马路上的车子。”
随着一中高中部迁到原梧州高中校址,一中初中部也搬到了原高中部所在的山上。今年春节前,旺城集团为了方便一中初中部学生进出学校,在天桥西桥头下方搭建了临时的钢架梯。另外,一中初中部也将重新建设校门,位置在一中图书馆的南侧,目前已对该地块上的绿化树进行移栽。
■相关链接
一中天桥的前世今生
在建一中天桥前,一中的高中部和初中部被大学路隔开,高中部的学生想要到体育场上上课,或者初中部的学生要到图书馆、实验室,都需要横穿马路,由于途经大学路的车辆和行人较多,在一中高中部曾经的出入口路段,发生过安全事故。为了确保一中师生的出行安全,在2000年,一中天桥建成。这座桥总长42米,宽4.5米,主体框架由槽钢焊接而成。建成后,这座天桥就成了连接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安全通道。
那时候,一中天桥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直到2008年,才正式命名为“致远桥”,并在桥两侧挂上中国十大名校的校容校貌图片及简介,希望这座桥能够成为学生们冲向理想目标的桥梁,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西江都市报记者 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