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我市就出台了相关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并且所有古树名木都要挂牌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那么,目前梧州到底有多少名木古树?它们的保护现状又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为古树名木建立“身份证”
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市现存的古树名木,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开展全市古树名木调查工作,对每株古树名木的树龄、生长状况、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记载,并建立了档案,给每一株古树建立了新的“身份证”。
参看《梧州市古树名木录》,树龄最大的古树位于倒水镇古善村的一株小叶榕,今年已有756岁,树高17.8米,地围达到了270米。其次便是位于京南镇大岸村的一株606岁、高14米的樟树。而市区的古树名木相比之下,则“年轻“许多,树龄最大的是生长在抚冲苗圃内的两株桂花树,今年430岁。
市创园办工作人员黄亚光介绍,目前,梧州市(不含三县一市)已建档的古树名木199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66株,100年至300年的二级古树133株。古树名木的保护率达到100%。
古树保护面临哪些困难
“2009年生长在珠山上的一株百年榕树因为白蚁和雷击而死亡,主要是这些古树随着自身树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所以一旦出现灾害天气,很容易出现枝干断裂的情况。”黄亚光说,目前,三县一市的古树名木大多生长在村镇,因为环境好、人口较少等原因,它们的生长情况反而好于生长市区“备受呵护”的古树名木。
不能忽视的是,古树原先种下时,所处地点大多人口稀少,空间开阔,土壤条件也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区人口增加,房屋也鳞次栉比,古树生长的空间越来越窄,原来的泥地也变成了坚硬的水泥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树的生长。与此同时,由于不少古树靠近居民区,浓密的树冠阻挡了光线,也被居民们砍掉了部分枝叶。
此外,近年来,我市部分地段拆迁建房,原先生长于此的古树需要移植。但古树生理机能、抗病虫害能力本就减弱,因此,一旦移植,存活十分困难。
据悉,为了让梧州市现有的古树名木更好存活,2010年我市曾出台《梧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根据《办法》规定,全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所有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并且要挂牌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
据市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忠宁介绍,由于市区内大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区域,靠近市民的生活区,且部分市民缺乏保护意识,因此,少部分古树名木遭到了一定程度人为破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古树名木的保护,2012年下半年,我市再投入15万余元对32株古树名木设置了围栏挂牌保护,让古树享受“高规格”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