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梁燕如
前段时间,新兴一路胜隆里46号~48号三栋楼房的下水道堵塞了,污水不时溢出路面,散发阵阵恶臭。近日,新兴社区召集了五位年均50多岁的热心居民义务清淤。
到达堵塞现场后,五位热心居民二话不说,拿起铁铲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他们就从堵塞的下水道内挖出大块大块油污。下水道渐渐疏通了,新兴社区负责人却没有舒心,“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的现象太突出,单靠居民义务清淤非长久之计。”
居民:烦心事悬而不决
“新兴辖区内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无物业管理的老房子众多,老房子的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现时排水要求,下水道堵塞问题成了困扰社区居民的一件烦心事。”新兴社区负责人说。
“包揽”下水道清淤工作,对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均有限的社区而言,是一个难题。新兴社区无奈想出一个办法——“花小钱办大事”:施工材料有现成的就不买新的,施工人员能发动群众就不请专业队伍。3月初,新兴一路80号楼房前的化粪池水泥板盖断裂,于是,新兴社区负责人用社区城乡清洁专项资金购买了水泥和钢筋,请“在行”的居民连夜无偿捣制了一块水泥盖板,终于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问题。
然而,棘手的是,老旧房子的业主大都将房子出售、出租或丢空。渠道堵塞后,需要集资清淤时,社区找不到业主,问题始终悬而不决。
社区:清淤工作盼常态
“小问题尚且能自己解决,但大渠堵塞,非专业人员无法清理。”社区负责人说。据悉,新兴社区管辖的居民区处于特殊的“锅底”位置,“上冲、下冲小区等高位居民区污水都汇集到此。污水经年累月带来大量泥沙杂物,若不及时清走,大渠很容易堵塞。”该名负责人说,希望职能部门可以关注老旧小区的管道清淤工作,形成定时清淤的长效机制。
“此外,居民配合也很重要。”该负责人表示,在多次带队义务清淤中,她都发现部分居民将大件杂物丢弃到下水道,部分租户在房内加工熟食,图方便将油污倒入下水道……。为此,该负责人呼吁,居民不要将大件杂物丢入下水道。此外,针对出租屋内加工熟食的现象,该负责人希望,职能部门要强化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坚决取缔违规排放的小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