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郑玉华 通讯员 孙敏)清明假期,人们纷纷外出进行扫墓、郊游等活动,但由于天气逐渐回暖、空气湿润,病毒细菌进入活跃繁殖期,人的身体机能经过冬季后也正在调整,所以医生提醒,清明期间的饮食也当慎重。
“从近段时间的门诊情况来看,因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前来就诊的病人呈现增多的趋势,其中大多都是患上急性胃肠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钱虹表示,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变暖,各种病菌繁殖滋生,而此时经过寒冷冬季后人的胃肠道功能仍在恢复,一旦饮食不当,如食用过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或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是不留意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就很容易刺激肠胃,患上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钱虹提醒,人们去扫墓时,一些祭品、食物会提前准备,春季时期病菌的活跃很容易导致食物的腐败、变质,所以市民要注意食物的新鲜保存。此外,清明祭祀的食品如水果等,要彻底清洗干净后才食用,而像一些糯米饭、糍粑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用要适量,尤其对于一些使用“金猪”拜祖的家庭,这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能过多食用。外出时应该注意多喝水,而在聚餐上,则要注意少喝酒,以免刺激肠胃,可多吃蔬菜,或喝一些酸奶,保护胃肠道黏膜。
钱虹表示,如果市民患上肠胃疾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量卧床休息,进食流质。如果上吐下泻太多,会使人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致酸碱平衡失调,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最好喝一些淡盐水以防脱水。如果服用一些常用的胃肠药物后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