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曾燕)近段时间以来,梧州连降暴雨,受此影响市区内多个路段出现积水。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新兴二、三路等几处工地在暴雨袭来时,因为工地内裸露黄泥无覆盖物,且未采取遮挡措施,大量泥浆随雨水流进街道,不仅污染了路面,也堵塞了排水管。对此,不少市民疑惑:接下来的雨季中,有关部门和这些工地将采用什么办法,避免每次暴雨来时黄泥便流入街道,影响市容和交通。
暴雨一来泥浆满地
每年三四月份,梧州大雨不断,每次降雨都会影响市民出行。而今年影响最深的便是流入街道的黄泥浆。3月28日、30日、4月3日暴雨来临时,在新兴二、三路工地附近,泥浆随水流入街道后开始淤积,最深达5厘米。这些泥浆不仅影响了行人,更随着车辆的滚动而不断扩大污染面积。
记者经采访了解到,有关部门查实,发现原来是狮卧山在开发时,没有遮挡裸露的黄土,使得泥浆流进街道。
3月30日,暴雨下足一整天,从灏景玥城往市政府方向的左侧街道,因黄泥不断堆积而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泥带。记者顺着泥带一路查看,发现这些泥从开发的狮卧山上流下。
工地挖泥后处置不当所致
“我们不愿一下雨就看到泥浆流到街上,影响了梧州‘绿城’的形象。”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泥浆流入街道。
“其实内涝在每个城市都会存在。”市政局副局长莫伟坚认为,城市开发就会出现工地,有工地的地方就会有泥巴,有泥巴的地方就会出现内涝。要解决内涝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黄泥。
莫伟坚说,避免泥沙淤积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最常用的就是撒草籽、挖沉沙池和设拦沙袋。不少工地虽然在施工前已经向国土部门提交了地质灾害整治的报告,但开工建设后,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不少工地都没有进行地质灾害整治,因此才会出现大雨过后泥浆遍地的情景。
4月2日下午,记者查看发现,正在开发的狮卧山主要出入口和重要地段,工人们已经挖了多个沉沙池,并设置拦沙袋,但其真正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完善开挖区临时排水设施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雨季,国土部门和住建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加强对工地的监管。
据国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现阶段正在施工的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在大暴雨期间要暂停施工。正在开挖土方或因开挖土方而产生大量弃土的工程项目,其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各业主单位要尽快完善开挖区的临时排水设施,预防因大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施工产生的弃土如堆放在冲沟口和居民居住地周边的,要尽快清理,并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