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梧州市殡仪馆(松鹤园)迎来迁建后最密集的人流,超过3万市民在这里用各种方式祭扫先人。但可能市民不知道的是,为了迎接集中人流,今年殡仪馆首次大规模从外地邀请长沙民政学院殡葬专业的准毕业生和梧州学院的上百名志愿者前来支援。这群全部由“90后”组成的社会生力军,为祭拜活动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上百志愿者入园服务
4月4日上午10时,入园人流早已超过一万人,来自梧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系的林洁也已经进入了接待的“高峰期”,不停地有市民抱着先人骨灰,向身着鲜黄色志愿者服装的她咨询祭扫台的位置。她坦言,由于人流实在太多,自己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殡仪馆进行志愿者工作,但还来不及害怕就已经把周围环境熟悉了一遍。
“站了一天确实有点辛苦,有时候市民不听我们的劝导,心里还觉得很委屈,但是再累也会坚持。”19岁的何春焕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看起来就像个高中生,“我们今天的工作首先是劝导市民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燃放鞭炮和违规祭扫,然后是为他们带路。因为我们都是女学生,很多市民都会看在我们辛苦的分上,听从我们的劝导。”
“孩子们都很辛苦,很努力。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很多是第一次来到我们这里,却以他们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服务中。我们一开始还有点担心,毕竟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殡仪馆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但是让我们惊喜的是,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很认真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上来。”梧州市殡仪馆服务部部长雷志鹏的声音已经嘶哑了,他坦言:“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第一天来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36名,其中有近30名都是女学生。虽然他们一开始还有些胆怯,但却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积极。”
据了解,这一百多梧州学院学生分别来自于外语、法律和社会管理等专业,他们放弃休假,分成三批轮岗,每天从早上9时开始进园服务直到下午。他们中有人负责在园外交通要道协助疏导车流人流,有人负责在园内劝导市民文明祭扫,还有人负责在园内新区指引带路。
本次负责联系对接志愿者和殡仪馆的梧州市万秀区肢残协会主席李国楹告诉记者,这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大多都是来自梧州学院大一的学生,很多人都不到20岁,而且从来没去过殡仪馆的人还占了大多数。
为自己专业代言
“你只是看到我们工作稳定,却没看到我们背后的付出;你只是忌讳我们存在,却不明白这些事必须有人做;你总是笑话我做殡葬是脑子坏了,却不知道我做得很认真很自豪;你只是在听说,却没有真实的了解过。但!那又怎样?哪怕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要坚持下去,我是新一代殡葬人,我为自己代言!”同样是做志愿服务,来自长沙民政学院的大三学生潘厚宝在自己的微博里留下这样一段话,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与其他十多名同学第一次来到梧州殡仪馆实习。今年的清明节,是他们首次面对清明祭扫高峰。
虽然辛苦,潘厚宝却认为自己收获到了很多。"我们不仅在实践中学到了服务、礼仪等知识,更在服务中锻炼了细心负责的品质和团队精神,也增强了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这次实习生和志愿者的表现,我看到这些90后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绝不比任何一代人差。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都会迸发出来。”梧州市殡仪馆馆长许长转说,“我认为这些90后志愿者的素质相当不错,经过全面培训,他们一定能够胜任更多类型的志愿者工作,为社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许长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