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郑玉华) 4月9日,记者从2013年梧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中获悉,截止2012年12月31日,梧州市现住址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3538例,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及病死率与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4.1%及18.6%,但我市艾滋病疫情仍呈现“六多一广”的流行病学特征。
据市疾控中心统计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市艾滋病疫情呈现“六多一广”的流行病学特征,“六多”即“死亡数多”,报告死亡占病例数的26.79%;“晚发现多”,新发现报告的感染者超过三分之一检测时已经发病,报告后当月即死亡的病例病例较多,其中市辖区今年新报告的两例病例均为当月报告当月死亡;“性传播多”,超过87%以上的感染者为异性或同性性途径感染,异性性传播成为我市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农民多”,农民占今年报告病例约71.52%;“低学历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8.54%;“老年人多”,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45.61%。
“一广”即“分布广”,全市所有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并且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普通人群蔓延扩散。
此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已婚有配偶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婚内性传播是艾滋病进一步蔓延的巨大隐患,晚发现病人中已婚有配偶者所占比例较高。
针对我市目前的艾滋病疫情的形势,我市将改变防治模式,注重预防与治疗体系的统筹,从过去疾控机构防治一体的模式变为疾控机构主预防、医院主治疗、卫生监督主监督执法、性病防治机构主性病治疗和防治宣传的模式;管理模式从过去以疾控为中心的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向下延伸,形成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干预模式从以高危人群干预为重点转为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干预并重的模式。 |